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海盆地是近年来油气研究的热点之一,该地区低渗气藏发育,开展储层测井评价是寻找低渗储层“甜点”的重要方法。N气田位于西湖凹陷中央反转带,其主力层段花港组发育典型的厚层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研究区井点稀疏,研究程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埋深大,储层成岩特征和孔隙结构复杂,这些都对测井储层评价带来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结合不同的岩心分析化验资料及核磁测井等特殊测井资料,开展了岩性测井识别、孔隙结构测井识别、基于孔隙结构分类的储层物性测井解释、气层测井识别及含气饱和度测井解释方法等研究,并利用测井解释结果开展了有效储层下限研究。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储层岩性对物性的控制作用显著,含气饱和度与储层物性也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判别的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优选了与研究区岩性密切相关的三孔隙度曲线、GR、深浅电阻率曲线为参数,分别建立了研究区5种典型岩性类型(粉砂-细砂岩,细中砂岩,中粗砂岩,砂质砾岩,含泥砾砂岩)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在判别函数交会图上,不同岩性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分析了沉积、成岩等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宏观参数与储层物性之间的联系,认为研究区影响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微观参数为平均孔喉半径,根据测井评价的需要,利用数据构型方法将孔隙结构以渗透率界限值分为四类,总结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储层的物性、压汞参数以及薄片特征,分析了沉积和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合核磁测井资料,通过T2对数平均值与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全井段的孔隙结构类型测井识别。在孔隙结构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孔渗测井解释模型,解释精度得到较大提高,有效解决了低渗透储层渗透率解释不准确的问题。结合研究区气层的特点,利用弹性参数法、电阻率图版法等进行了测井流体识别。在识别出气层、水层和干层之后,利用弹性参数方法和J函数方法分别计算气层的含气饱和度,通过岩石物理特性,分析储层岩石的弹性参数模型,通过方程推导计算了气层的含气饱和度。同时结合Leverett的J函数方法,针对渗透率差异,拟合出不同J函数,以计算含气饱和度,计算结果与测试结论吻合。开展有效储层下限研究,得出对于常规低渗储层,渗透率下限为0.25×10-3μm2,孔隙度下限为7%,电阻率下限值为孔隙度的函数,可根据对应孔隙度值计算;建立了不同储层的饱和度下限,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有效储层的厚度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