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发展策略探讨——以河南省小城镇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2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等理论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河南)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剖析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存在的问题,论证欠发达地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国内外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对策,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全文共为四章: 第一章为相关概念和我国小城镇发展历程回顾,从小城镇概念入手,较全面地阐述了小城镇、小城镇发展模式基本内容以及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论证了小城镇发展与建设在农村城市化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章以河南小城镇为例,总结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存在的问题:数量少,规模小,达不到规模效应;农业型小城镇居多;乡镇企业不发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水平低;小城镇集散功能弱,市场发育缓慢,马路经济形态严重。小城镇的发展收到环境的制约,小城镇规划滞后,建设无特色。 第三章首先介绍国外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经验,然后全面地阐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的五种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福建模式,并得出了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对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启示。 第四章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对策的探讨。从小城镇制度创新、建设机制、城镇经济和小城镇经营等几个大的方面阐述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的对策。 第五章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并且提出了不足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CBD、DBD入驻城市繁华地段。人类的建设,借助现代技术优势,人们建立起对自然的话语霸权,把与自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产业园作为各类产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阵营。在当前提倡产城融合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市住宅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尽快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国家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型住宅,这些住宅在一定时期内为改善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基本支柱之一,旅游交通的规划建设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该论文以大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旅游交通流特征和需求供给关系
城市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经过许多沉痛的教训之后,世界各国都对怎样使建筑顶部造型结合城市环境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在这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建筑
我国住宅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的发展,成功解决了城市住房紧缺问题。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的水平低,而且目前我们的人口基数不可能降低,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住宅
岭南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鲜明的建筑特色、还有至今保存完好的原生面貌,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本文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进行
伴随经济增长、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近郊区住宅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住宅开发规模空前,开发区域也呈现向杭州远郊辐射的状态。而现阶段大部分郊区住宅开发是纯粹
学位
长期以来,因囿于相对单一的学科领域,中国乡土建筑研究大多沿袭既往的“考据”模式,成果虽丰,但多为实例介绍或表层分析,甚至徘徊在资料梳理阶段。其重要原因在于:关于乡土建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