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住区人居环境有机更新延续性改造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城市住宅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尽快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国家建设了大量的经济适用型住宅,这些住宅在一定时期内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这些旧住区人居环境绝大部分已经相当恶劣,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境缺少整合、居住密度大、能源浪费、绿化少、缺少有效的交往空间、室外空间混乱庞杂等问题,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就目前情况看,这些住区的住宅房龄还远没有达到建筑的物质寿命,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在城市居住体系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大多数旧住区的更新建设往往采用一次性大规模的推倒重建策略。虽然它们是没有研究价值、不十分明显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或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但承载着发达的社会网络,并且从物质角度还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为了适应城市快速发展、改善居住景观环境,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旧住区更新新模式、完善住区有机更新机制,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挖掘资源最大潜能,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学科领域,并和社会学、经济学相关理论,以沈阳为例研究旧住区人居环境的改善方法,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是老工业基地研究的空白点,也是中国城市环境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2)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评价和选择旧住区的更新时机,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同时与沈阳特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有地域特征、适宜沈阳地区推广的居住环境改造的具体措施。  (3)提出延续性更新的概念及操作办法,使旧居住建筑及其环境动态适应城市的更新,进行连续性城市设计,保证城市的良性发展。  (4)探索有效利用狭小用地空间,创造宜人生活环境的途径。  论文从理论上探讨旧住区人居环境改善的意义和策略。研究方法强调综合,抓住关键因素,体现跨学科的学术思想;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途径,明确中国国情与国外经验的比较研究,演绎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与对策。  同时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验证,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研究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医疗需求急遽加大,医院建设供不应求。尤其从调查资料显示,约50%的医院建于1970年代以前,这些老旧医院面临强大的改扩建压力,须通过建筑空间变异,以获得新的生命,延
学位
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已逐步进入到一个非物质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建筑不再是一个纯功能性的人造物技术产品,而逐渐转变为许多非物质元素的集合体,功能、逻辑、经济和效率的实现已
传统民居集落是历史上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基础上的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历史的积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郁的风情和独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是非常有效的低成本太阳能热利用装置。本文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现状及各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特点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渗透型空气集热器(UTC)这一新型高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外部空间环境,它是承载着各种居住行为的空间载体,住区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衡量居住区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居民的行为心理是人们内心需求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高速发展,住宅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城市也出现了许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矛盾。居住社区商业服务体系发展缓慢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脱
汽车交通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对城市步行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由此产生的城市交通安全问题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和解决。随着步行系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及专家的关
该文以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结构系统为研究对象.尝试在对古镇富有特色的水街路街并行的空间模式进行数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组成水乡古镇的三套相互关联的空间系统:交通系统
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城市开始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CBD、DBD入驻城市繁华地段。人类的建设,借助现代技术优势,人们建立起对自然的话语霸权,把与自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产业园作为各类产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阵营。在当前提倡产城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