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通过ATG9介导的细胞自噬在前列腺增生发病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的自噬水平对前列腺基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揭示5 α还原酶抑制剂(5-ARI)干扰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探索自噬相关基因ATG9对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1、收集前列腺增生症(BPH)和正常前列腺移行带组织标本,以及BPH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自噬相关基因(LC3和Beclin-1)、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 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评估BPH组织自噬、凋亡水平与患者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2、通过构建AR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稳定过表达前列腺基质细胞中AR,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抑制AR信号通路前后前列腺基质细胞凋亡水平变化;通过Western blot、RFP-GFP-LC3腺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AR信号通路对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通过PCR芯片检测抑制AR信号通路前后自噬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3、通过shRNA慢病毒载体敲减前列腺基质细胞中ATG9A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裸鼠前列腺肾包膜下成瘤实验验证前列腺基质细胞敲除ATG9A前后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Ki67、LC3、ATG9在移植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BPH基质细胞LC3A/B表达相比前列腺正常组织显著升高,BPH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显著表达Beclin-1升高;5-ARI的治疗能够提高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2、1nM双氢睾酮(DHT)处理下的WPMY-1-AR细胞相比10nM DHT处理组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基础自噬,利用雷帕霉素(RAPA)激活前列腺基质细胞的自噬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PCR芯片检测发现干扰AR信号通路能够促进ATG9A的表达。3、我们利用shATG9A慢病毒成功构建了稳定敲减ATG9A表达的前列腺基质细胞;Western blot、RFP-GFP-LC3腺病毒、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发现前列腺基质细胞ATG9A抑制后自噬水平明显下降;裸鼠肾包膜下成瘤实验显示敲减前列腺基质细胞ATG9A能够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shATG9A组LC3散在分布于胞浆未能形成点状阳性信号,免疫荧光检测肾包膜下瘤组织增殖水平显示shATG9A相比ShNC组Ki-67阳性细胞比例降低明显。结论:1、BPH组织自噬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长期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前列腺增生基质细胞的自噬水平,可能是导致前列腺增生症进展的机制之一。2、干扰前列腺基质细胞的AR信号通路能够提高细胞中的自噬水平,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ATG9基因的上调有关。3、ATG9参与了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的调控,抑制ATG9表达可以下调前列腺基质细胞自噬水平,抑制前列腺增生的进展。意义:本研究首次阐明了前列腺基质细胞中AR信号通路调控的自噬在前列腺增生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说明长期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能够上调前列腺基质细胞的自噬水平,这可能是BPH患者药物治疗后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5 α还原酶抑制剂联合自噬抑制剂可以成为控制BPH进展的药物治疗方案之一。
其他文献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发生于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器官移植后累及多器官系统的并发症,其机制与供体T细胞激活扩增并发挥细胞毒作用,杀伤宿主T细胞,B细胞以及相关组织器官有关。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机体免疫调节中的核心作用,不仅如此,多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也参与了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调节性T细胞(如CD4+Treg,CD8+Treg等)是机体最重要的负向免疫调节细胞,具有极强的免疫调节活
目的观察侧方撞击下骨盆变形的运动学变化,了解骨盆峰值变形和终末变形之间的关系。研究侧方撞击下骨盆变形和应变、应力分布的特点,探寻血管损伤发生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将3具带有盆周软组织的尸体骨盆标本进行CT扫描后取端坐位置于水平撞击台上。质量22.1kg的撞击头自左向右分别以5.2 m/s,4.0 m/s和4.8 m/s的速度撞击骨盆。使用高速运动捕捉系统记录骨盆各标志点的运动数据,观察撞击过程中骨盆发
目的:探讨IL-6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分析IL-6及其跨膜信号传递相关受体(s IL-6R、gp130)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名,并招募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使用AU2700自动分析仪测定血浆中甘油三酯(TG)、尿酸(UA)、总胆固醇(TC)、
研究目的:本课题运用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研究PLD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PLD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初步阐明PLD1在胰腺癌生物学中的功能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和方法:1.探讨PLD1在胰腺癌中表达水平及功能。通过免疫组化阐明胰腺癌中PLD1的表达状况;分析PLD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的关系;继而通过蛋白印迹等实验方法,验证PLD1在
神经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常见的一种肿瘤,根据2010年WHO的统计数据,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中,神经胶质瘤发生率约占45%以上。神经胶质瘤侵袭性强、复发性高、死亡率高,这些特点均与神经胶质瘤微环境(GME)中大量浸润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密切相关。TAM可进一步分为M1类与M2类两种类型,其中M1类在肿瘤发生初期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而M2类在肿瘤的后期则具有辅助
背景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明确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e syndrome,SIRS),可进一步发展,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drome,MODS)。心脏是脓毒症的易损靶器官之一,约50%的患者在脓毒症早期即出现心肌功能的抑制,心功能不全是脓毒症最
目的:研究外泌体在肺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肺腺癌A549细胞及A549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株(A549/DDP)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并经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验证。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对顺铂的半数致死量(the inhibitory concentra
在全世界,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又是胃癌高发国家,因此,阐明影响胃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这对于提高胃癌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影响胃癌预后的临床因素很多,例如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肿瘤病理类型、TNM分期以及术后是否化疗等都可能影响胃癌的预后。目前,一方面在临床上除TNM分期之外尚缺乏其它能准确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而另一方面,在有着相同TNM分期的患
背景: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多数。其中,NSCLC病理组织类型又可主要分为LSCC(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肺癌)和LAC(Lung Adenocarcinoma,肺腺癌)。近年来,尽管肺癌的诊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国LAC的发病率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90年代以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出现了飞快的增长,其增长速度是同期所有恶性肿瘤中最快的。并且,该种快速增长是真实存在的,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单单只是由于过度诊断而导致。目前,甲状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第五位的恶性肿瘤。虽然甲状腺癌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为0.5/10万,但其仍有较高的复发率(12.1%-12.7%),且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因并发症或辅助治疗所造成的生活质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