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系统建模与跟踪控制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g42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和间隙广泛存在于机械系统中。摩擦是由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接触引起的,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行为,特别是在低速运动区域,又会引起磁滞效应。机械传动系统中,又由于驱动单元(例如:电机)往往不和负载直接接触,而中间采用齿轮或丝杠传动这就出现了间隙。摩擦和间隙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是互为重叠、同时存在的。在高精度控制系统中,如果控制器设计只考虑摩擦补偿而忽略间隙影响,系统性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反之亦然。然而,在当前对高精度机械运动系统控制的研究中,很少有文献涉及到同时考虑摩擦和间隙的控制问题。本文对于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运动系统,进行了建模与跟踪控制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分别对摩擦和间隙两种硬非线性的建模与补偿控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系统研究目的。第二,对实际的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以SRV02-ET机械旋转运动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讨论同时含有摩擦和间隙非线性特性的补偿与跟踪控制方法。第三,针对具有未知磁滞类间隙的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鲁棒自适应控制算法,利用投影算子对参数进行估计,设计自适应律,选取适当的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系统的收敛性能并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通过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第四,对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系统,其中摩擦部分采用与速度有关的滑动摩擦,间隙部分则采用一种连续的死区间隙模型,结合非线性观测器,设计出自适应控制器,利用劳斯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能够渐近收敛到稳定状态。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第五,基于LuGre摩擦模型与连续的死区间隙模型,结合反步自适应算法,设计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补偿系统中的摩擦和间隙。采用双观测器估计LuGre摩擦模型的内部摩擦变量,系统参数可以通过设计出的自适应律来估计。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系统的有界性和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第六,总结提到的含有摩擦和间隙的机械系统控制方法,分析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点和不足。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其他文献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难点之一,是图像分析、识别前的重要环节,其应用领域有很多,如在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场景理解应用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图像处理的相关研究
智能家居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及其高成本,一直无法完全实现。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全球导航系统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国相继发展属于自己国家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应运而生。而如何在众多导航系统保持自身系统的不可干扰性,并尽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是水泥窑提高生产效益、节约能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分散控制系统及各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水泥窑开始余热发电项目,并将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到水泥窑余热发电中,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由于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有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使得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成为余热发电控制的难点。传统PID控制的控制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对汽包水位控制采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廉价的、具有感知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嵌入式节点构成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网络,能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医学研究、灾害预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研
火电厂单元机组系统是保证机炉之间能量转换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是典型的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和大迟延的系统。本文从火电厂工艺流程角度详尽分析单元机组机跟炉、炉跟机及机炉协调三种负荷运行方式,总结各自特点;参考文献知识和经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300MW单元机组数学模型,通过对菏泽300MW火电机组现场扰动实验数据,验证该参数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单元机组的动态特性。通过对广义预
DNA链置换反应作为分子计算领域新兴的分子操作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科学计算、纳米机器、生物医疗等多个领域。设计可以进行级联反应的分子逻辑单元,并应用其构建分子逻辑运算模
两轮自平衡机器人作为轮式机器人的一种,因具有特殊的结构、制造成本较低、体积小、有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运动灵活的优点,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工业、娱乐业、办公室作业
热轧带钢应用在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是广泛应用的一类工业原料,涉及建筑,化工,机械制造,军工等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活套控制系统是轧制工艺过程的一个重要
滚动轴承是旋转机械中的常用零部件,其故障(损伤)是旋转机械失效的重要原因。当前针对轴承故障有无及其类型诊断的研究较多,而针对轴承性能退化(损伤发展)程度评估的研究较少。如果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轴承的性能退化进行有效评估,那么就可以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和维护设备,缩短停机维修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可靠性,有效降低机器全寿命周期费用。本文基于振动信号,针对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评估过程中的信号带通滤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