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然与“无偏颇的旁观者”——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论》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感论》的基本体系,来揭示斯密尝试用人的自然来说明社会秩序的努力。斯密试图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建立在人的自然的基础上,同时拒斥德性源于人为设计的习俗主义观点,维护德性的自然合宜性。人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社会性自然和具有多重性的自我来克制其自爱的自然,超越社会的局限,最终实现人的自然的完善和自然的目的。文章的第一部分集中讨论了《道德情感论》中的人的自然的基本原则,说明从这些原则中如何产生出道德准则从而实现社会秩序。文章的第二部分则把斯密对德性的性质问题的看法置于现代早期对德性性质问题争论的背景中,来进一步说明斯密如何通过说明德性源于人的社会性自然而维护德性的自然合宜性,拒斥德性源自人自利的理性构建的看法。第三部分集中讨论斯密如何论述具有多重性的自我能够使自己成为自己“无偏颇的旁观者”,从而实现道德自律。第四部分主要讨论斯密的自然神论思想,阐述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含义,并对斯密道德理论的整体结构加以总结。第五部分尝试把斯密与社会理论的经典大师涂尔干和韦伯关于人的自然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对比来揭示在这些核心问题上,不同理论家存在的共同性和差异。结语部分简单总结斯密所关心的关于人的自然和自然的基本问题对今天的社会理论有哪些启发。
其他文献
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城市家庭的变迁趋势和在此趋势下的家庭养老策略有怎样的特点。对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对“2009年中国城乡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城市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间人口流动限制的打破,大量农民纷纷选择了外出打工以抵消低下的农业比较效益,从而导致了大量农村留守孩的出现。本文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考察了我国西部劳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封闭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被打破,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已不能阻挡大批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女性农民工已构成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个新的群体概念。女性农
本文研究的是13年前,一个基层政府组织在应对上级政府强理性制度改革压力下的、以符号的功利性生产为特征的权宜性运动,探索的是制度安排与制度安排之下的行动,具体来说,是行政组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经济和社会急剧变革和巨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尤其以经济成就最为瞩目,当前我国已经
人类历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今天,IT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形态的显著影响,突出表现为虚拟社会的兴起。本研究构建研究解释模型,采集数据,研究了虚拟社会分层,并
在笔者所研究的村庄中,以前曾经建造了集体的自来水,后来集体大水池失败,村民们纷纷自发建造小水池来解决用水问题。但是目前小水池的运作也面临着危机。这种现象用奥尔森的理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女性休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女性休闲的状况。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女性休
一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心理教育工作者存在着某些不良的认识倾向  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存在三种不良认识倾向:一是“重专业学科教育,轻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这一点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很多高校依旧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客观上造成了他们“只要专业课好,其他都能好”的错误想法。二是“重心理障碍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