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旱莲子草DMNT合成途径关键TPS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侵杂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原产南美洲的苋科(Amaranthaceae)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宿根草本植物,目前广泛蔓延在北纬32度至南纬38度的湿润陆地上,造成严重经济及生态问题。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Coleoptera:Chrysomelidae),以下简称“跳甲”,是自南美引入、专食喜旱莲子草的优良天敌。跳甲对喜旱莲子草具有高度寄主专一性,是研究专食性昆虫与寄主相互作用的优良模型。前期研究表明,寄主挥发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E)-4,8-dimethyl-1,3,7-nonatriene,DMNT)能够显著吸引莲草直胸跳甲,且跳甲可利用该挥发物将寄主和非寄主植物区分开,是跳甲定向、定位和取食寄主喜旱莲子草的重要线索。萜类合酶(terpene synthase,TPS)作为DMNT合成中重要的关键酶,是了解专食性昆虫选择、适应寄主以及寄主植物防御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利用喜旱莲子草各组织混合样本转录组数据,对喜旱莲子草DMNT合成关键萜类合酶基因ApTPSs进行了筛选和鉴定,并明确了其在专食性莲草直胸跳甲与寄主喜旱莲子草互作中的功能,从植物萜类挥发物代谢角度阐明了专食性莲草直胸跳甲与寄主喜旱莲子草相互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通过调查莲草直胸跳甲取食喜旱莲子草叶片的短期行为,对触摸和取食行为进行了时间划定,随后利用qPCR分析了候选7条ApTPSs片段在跳甲接触5 min、取食1 h和机械损伤下喜旱莲子草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及损伤后随时间推移变化的表达情况,发现跳甲的短期接触即可诱导ApTPS10、ApTPS12、ApTPS16和ApTPS19的上调表达;取食强烈诱导7条候选ApTPSs的上调表达,而机械损伤状态下,候选7条ApTPSs表现出相对较弱的延迟上调表达。结合前期跳甲取食诱导和机械损伤诱导下DMNT的挥发量变化以及TPS基因诱导表达的特性,进一步筛选了DMNT合成相关ApTPSs。2.拼接并克隆了4条ApTPSs基因:ApTPS10、ApTPS15、ApTPS19和ApTPS35。对候选ApTPS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均为TPS-g家族成员,催化非环化萜类的形成,符合DMNT合成相关萜类合酶特征。采用原核表达的方式,对4条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进行了摸索,并利用SPME和GC-MS,体外确定了ApTPSs催化的产物成分,初步确定4个ApTPSs的催化功能。其中,ApTPS15为双功能酶,除催化DMNT前体橙花叔醇的形成外,还催化芳樟醇的形成。ApTPS10、ApTPS19和ApTPS35均催化芳樟醇的形成。3.利用qPCR对4个ApTPSs进行组织表达分析,发现ApTPS15在喜旱莲子草叶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而ApTPS19在喜旱莲子草各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差别不大。进一步构建ApTPSs-EGFP融合表达载体,采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对ApTPSs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ApTPS10定位在质体中,ApTPS15、ApTPS19和ApTPS15均定位在胞质中。ApTPS15的亚细胞区位符合DMNT生物合成相关萜类合酶的亚细胞定位。4.为研究ApTPS15在莲草直胸跳甲和喜旱莲子草相互作用中的贡献,构建了ApTPSs的过表达载体,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过表达ApTPS15拟南芥株系,并将过表达ApTPS19拟南芥株系作为对比。过表达ApTPS15拟南芥株系叶片蜷缩偏小,叶片中ApTPS15的表达量是野生型的2倍以上;而过表达ApTPS19拟南芥与野生型差别不大,ApTPS15的表达量中可达到野生型的8倍以上。莲草直胸跳甲的行为选择试验表明,相对于野生型拟南芥,雌性成虫对于过表达ApTPS15拟南芥株系表现出明显的偏好性,而对于过表达ApTPS19拟南芥株系无明显偏好。该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ApTPS15的表达能够影响跳甲雌性成虫的行为选择。5.最后,我们构建了pGR107-ApTPS15RNAi载体,利用VIGS技术,诱导喜旱莲子草ApTPS15沉默。ApTPS15沉默植株表现出橙花叔醇丰度的降低,同时也在个别植株出现其他萜类挥发物丰度升高的现象。莲草直胸跳甲雌性成虫更倾向于选择对照植株,而非ApTPS15沉默植株。该结果进一步证明ApTPS15是调控喜旱莲子草DMNT前体橙花叔醇合成的萜类合酶。综上所述,ApTPS15为编码喜旱莲子草DMNT前体橙花叔醇合成的萜类合酶基因,其表达变化能够显著改变喜旱莲子草叶片中橙花叔醇的含量,进而影响莲草直胸跳甲雌性成虫的行为选择。该结果有助于增强对专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的理解。
其他文献
患者,李××,女,53岁,华县金惠公社人,农民。于三年前在铁路中心医院因子宫肌瘤作子宫摘除手术后一直感觉少腹胀满拘急不畅,坐立不适,术后伤口时有疼痛,每遇劳累加剧。西医曾用消炎止痛,中医曾用益气健脾、消痞、消食除胀,利水等法治疗,效果不佳。今年七月病情加重,腹胀腰痛拘急,胃脘胀满,不思饮食,食后作胀,来我院诊治,我先辨证为脾胃素虚,脾失运化,饮食停滞故胃
期刊
凡机体气血瘀阻,脏腑失调,每易出现痛证。表病痛在体外浅表,里病痛在经络之间,或涉及全身范围。但痛毕竟不能视为一种独立病证。它可以成为某一疾病的重要症状,成为证的组成部分。通常可分为寒热两大类。《素问·痹论》:“痛者,寒气多也,有寒
期刊
本研究证明,有一类往往致死的急性乳腺癌存在.有些妇女尽管每月一次自我检查乳腺、定期进行乳房X线检查和体格检查,仍然发生乳腺癌.这种急性乳腺癌往往在最后一次检查后出现.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有急性癌症存在.已知单个癌细胞倍增40次以上可致死.因此,倍增时间(DT)保持在9天的乳腺癌,从其开始发生到宿主死亡的时间不到1年.倍增22~30次,肿瘤达到可检出的大小,而被宿主发现通常发生在33次倍增以后
期刊
经常有老师说:"精心准备的课又被孩子搅黄了,这批熊孩子真的没法教了!";也常听到老师们疑惑:"现在的孩子真不知道怎么回事,都不愿意学习了"。听着这样的声音我只能微笑而过,心头恰想说,也许我们需要去听听孩子们的声音了。事实上现在的生问课堂、生动课堂,都是直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那么我们到底有没有做到一切的教学活动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了呢?
期刊
欧李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高类黄酮含量的果树资源,种质资源丰富,生态类群分布广泛,种质间类黄酮的含量及代谢物质的组成差异明显。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欧李种质资源类黄酮含量和组分的测定分析,探讨不同欧李种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类黄酮含量和组分的动态变化,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多组学分析研究欧李果实类黄酮代谢产物的分子调控机制,并挖掘欧李果实类黄酮代谢中重要的结构基因,为欧李果实类黄酮的代谢途径和分子调控等研究奠定重要
我国梨总产量居世界首位,然而其商品价值因果形不佳,导致在全球高端贸易中的竞争力严重不足。‘玉露香梨’是近年来由我国育种学家培育的优异新品种,因品质优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萼片宿存导致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下降。因此探索梨果萼片宿存或脱落机理对调控、改善果实品质有重要意义。在课题组前期对‘玉露香梨’萼片状态调控研究的基础上,本试验从生理生化、组织形态与转录组学等水平,探究了‘玉露香梨’萼片调控及其对果面
壶瓶枣作为山西的一种特色枣资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掌握果实发育和贮藏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挖掘新型活性成分、明确新型活性成分测定与提取工艺以及寻求适宜的贮藏保护方式对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发育时期壶瓶枣枣果为试验材料,首先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其不同发育时期的活性成分种类、差异活性成分及密切相关代谢途径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代谢组结果,筛选出了5种
河岸带植被在维持流域景观稳定性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河水季节性变化等因素作用,河岸带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演替和空间梯度格局。其群落演替与林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表现出独特的动态过程和相互关系。揭示其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林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驱动机制,对河岸带保护和生态功能恢复,改善河岸带植物群落及林下土壤微生境条件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指导
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还对矿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破坏。对采煤塌陷区的土地进行复垦是保护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和维护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如何快速提高复垦土壤的肥力一直是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实验室之前的研究表明,采煤塌陷区土壤经工程复垦后,表层土壤中养分缺乏,尤其是磷的生物有效性低,磷素养分是影响复垦土壤恢复的限制因素;而解磷菌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磷,促进植物对氮、磷的利用率,对矿
荞麦是一种营养种类全面、营养价值丰富的杂粮作物,在全球种植范围较广,而我国作为荞麦主产国,种植面积与产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荞麦籽粒的成熟度不一致,下端籽粒成熟而上端仍在开花,而且成熟籽粒容易脱落,收获时茎秆含水率高,容易发生“绕辫子”现象,籽粒破碎率高、损失率大,使得荞麦机械化收获难度增大。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荞麦收获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收割、晾晒和脱粒,农民劳动强度大,荞麦收获质量差,只有少数地区采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