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行人聚集活动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面向大规模人群的智能视频监控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关键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群行为进行解析,可以及时发现场景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助于公共场所安全性的提升。因此,人群行为解析成为智能视频监控的一项热门研究课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保障中。人群行为解析的根本任务是掌握人群的行为模式。在复杂、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行人聚集活动带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面向大规模人群的智能视频监控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预防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关键技术。利用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对监控视频中的人群行为进行解析,可以及时发现场景中的潜在危险因素,有助于公共场所安全性的提升。因此,人群行为解析成为智能视频监控的一项热门研究课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保障中。人群行为解析的根本任务是掌握人群的行为模式。在复杂、拥挤的场景中,行人通常会呈现出有序的集体活动,形成群体,每个群体都具备特定的行为模式。相比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具有连续、稳定的特点,并包含了宏观层面的语义信息。因此,群体行为模式的识别与分析成为人群行为解析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异常检测和人群行为预测等多个研究方向。然而,大规模人群的复杂性为群体行为的研究带来了诸多挑战:1.流形结构难把握。由于个体间的密切交互,人群中往往存在流形结构,属于同一群体的个体可能在行为表现上存在较大差异;2.研究对象难提取。由于场景中存在严重的遮挡,个体的准确提取非常困难。已有方法通常将运动特征点或粒子作为研究对象,但这些特征点和粒子过于局部化,运动信息不稳定,在某些场景中难以准确反映个体的运动情况;3.行为特征难挖掘。在大规模场景中,个体分布非常密集,计算机视觉中常用的颜色、形状等特征难以利用,导致难以挖掘群体的行为特征。围绕上述难点,本文对复杂场景中的人群行为解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群体行为的识别与分析为研究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方法,主要包括:1.为挖掘场景中的流形结构,提出了基于锚点的人群行为解析方法。在人群场景中,群体中往往包含一些代表性个体,其行为可大致反应所在群体的行为模式。受此现象启发,该方法提出了交互度的概念,将与周围特征点交互频繁的点作为锚点,每个锚点对应一个类别。进而,利用流形排序方法,计算特征点在拓扑结构上的关系,并根据与锚点的拓扑关系,对每个特征点分配群体类别,得到子群体。最后,提出了连续性合并策略,将在空间、运动方向上表现出连续性的子群体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群体。该方法充分挖掘了特征点在结构层面的拓扑关系,能够在结构复杂的人群中准确识别群体行为。2.为减轻研究对象局部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图像块主题的人群行为解析方法。区别于直接将特征点作为研究对象的工作,该方法对人群图像进行分割,以图像块为单位研究特征点运动规律,并提出图像块描述子,以获得人群运动的结构上下文表征。进而,为深入挖掘人群中的潜在行为模式,该方法利用隐狄利克雷分布模型对图像块的语义主题进行推理,找出共享同一主题的图像块。同时,该方法将局部一致性引入隐狄利克雷分布模型中,以挖掘图像块的空间关联线索。最后,利用类内距离评价标准,自动确定最优的群体数目,并完成群体行为的识别。该方法通过学习图像块的语义主题,在避免研究对象局部化的同时有效挖掘了群体行为所包含的语义信息。3.为处理场景属性与拍摄视角多样化的人群视频,同时减轻研究对象局部化问题,提出了基于多视角聚类的无参数人群行为解析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基于邻近点运动方向分布的结构上下文描述子,从宏观层面理解人群行为。所提描述子对轨迹抖动不敏感,且能够反映特征点的结构信息。为结合特征点在运动方向和结构上的关联信息,提出了权重自适应的多视角聚类算法,对不同视角的相似图进行融合,自适应地学习最优相似图,并得到初步的子群体。考虑到不同子群体间可能存在较高的关联,提出了基于紧密度的子群体融合方法,对相似子群体进行合并。该方法不涉及任何参数,因此适用于密度、结构分布多样化的人群场景。4.为充分挖掘人群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图像块多视角聚类的人群行为解析方法。为充分挖掘人群行为特征,该方法分别从交互关系、空间位置、运动方向分布和运动规律等四个视角比较图像块中特征点的运动相似度。为结合不同视角的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图多样性的多视角聚类方法,在多视角学习过程中引入图多样性正则项,强调了不同视角的互补性,并自动地学习不同视角的权重,得到子群体。最后,提出了基于运动方向和中心位置的子群体合并方法,将被划分入不同子群体的相似图像块进行合并,得到最终群体。该方法提出了多种人群行为表征方法,并对图像块进行多视角聚类,有效缓解了研究行为特征利用不充分和对象局部化的问题。
其他文献
超高温陶瓷(UHTCs)改性C/C复合材料(C/C-UHTCs)结合了UHTCs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C/C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是广泛使用的高温结构材料。然而,目前制备C/C-UHTCs复合材料的方法存在致密化效率低、UHTCs分布不均匀等缺点。化学液相汽化沉积(CLVD)是一种制备C/C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该工艺具有致密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可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调控等优点。但目前将CLVD工
随着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包括飞行器侧向、前向和尾向在内的全方位隐身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针对侧向和前向的机翼等低温部件用吸波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研究较多,吸波性能较优异,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尾向的发动机尾喷管等高温陶瓷部件的吸波型陶瓷基复合材料(CMC)需要兼顾高温下的吸波和力学性能,基于化学气相渗透(CVI)方法制备的SiCf/Si3N4复合材料是当前的候选材料之一,但其现在吸波性能只能满
小说《飞越杜鹃巢》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缩影,通过对疯人院,护士长雷察德,迈克·墨菲以及其他病人的刻画,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制度对人性与自由的压迫,具有深刻的暗讽意味。小说中不乏哥特式写作手法的影子,这种哥特手法也进一步加强了小说对社会现实的批驳。从故事背景,人物塑造,情节编排到主题刻画方面阐释哥特手法在小说中的体现,指出哥特手法的运用使小说对现实的批判更加富有力量。
水下目标定位技术在海洋开发和利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声信号在水中的传播特性,使得水下声学定位仍然是水下目标定位的首选解决方案。其中,长基线/超短基线(Long Baseline/Ultra Short Baseline,LBL/USBL)组合声学定位系统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水声定位系统。本文针对如何提高水下声学定位精度的问题,对LBL/USBL组合声学定位跟踪的若干关键技术展开研究,
随着多站点、多频段雷达探测技术的发展,对未来战斗机的隐身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可用于改善战斗机隐身性能的宽频(8~18 GHz)、强效(电磁反射系数≤-10 d B)吸波材料是实现未来战机全方位隐身的重要途径。业界公认,吸波材料需要满足“宽”、“强”、“轻”、“薄”的要求,此外,隐身战斗机用吸波材料的服役环境要求其具有高低温协同隐身性能。想要满足上述要求,须从吸波材料的电磁波损耗机制出发,通过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流行性精神疾病,当前社会存在抑郁症高发和专业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情感计算领域的研究人员试图结合人工智能、心理学、生理学和认知研究,从人的音视频信息和生理信号估计抑郁状态,为临床抑郁症诊断提供一定的辅助。本文围绕音视频情感特征提取方法和抑郁症识别模型两个方面,对抑郁症自动评估进行了研究,并在听视觉情感挑战赛(AVEC2013和AVEC2014)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孕育出一种新的制造模式—物联制造。在这种制造物联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已由传统的“黑箱操作”模式向“多维度、透明化、泛在感知”的全新模式转变,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动态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作为保证生产过程高质、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车间调度问题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特别是如何提升车间调度的动态响应能力和实时优化性能。
近年来,球状偏晶合金因其自组装结构的特殊性而在汽车轴瓦材料、催化和电触头开关等领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长期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因此,阐明其内部结构形成机理一直是偏晶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的是为高效制备出理想的结构材料提供理论依据。然而,球状合金的实际凝固过程往往实验条件比较苛刻,凝固过程很难原位观测,从而导致内部演化路径缺失,这极大地限制了研究者深入开展某些特殊形貌的
目的 验证质谱筛选的结果,确定对氧磷酶2(PON2)是否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的底物蛋白。方法 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A549细胞后,用免疫沉淀法捕获发生精氨酸非对称性二甲基化修饰的蛋白,用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捕获的蛋白,通过银染显示差异性条带,质谱分析差异性条带中的蛋白种类。用免疫沉淀检验PON2的甲基化修饰状态。检测PON2和PRMT1对IL-4表达的浓度依赖
应力强度模型和竞争失效模型是可靠性理论及应用研究中两类重要模型,它们已被应用于工程、医学、经济与金融等科学领域。但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发展,产品结构及环境因素的改变,原始模型也在不断改进与提升。就应力强度模型而言,通常假设应力变量和强度变量相互独立且服从某一分布,进而基于产品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与可靠性评估。然而,工程实际中应力变量和强度变量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不可一概而论。在研究竞争失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