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准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对高龄肾气虚及补肾中药干预后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卵泡液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治疗疗效,挖掘高龄肾气虚证候的生物标志物,明确差异代谢物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代谢通路,探讨补肾中药发挥疗效的代谢组学机制,为改善高龄不孕女性IVF治疗结局提供思路。方法: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95例因不孕行IVF-ET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治疗组(高龄肾气虚中药干预组)34例、对照组(高龄肾气虚非中药干预组)31例和正常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治疗组于降调节日至HCG日给予七子育嗣汤。观察组间的IVF治疗结局(获卵数、MⅡ卵率、IVF 2PN受精率、ICSI 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可用胚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肾气虚证候积分的变化。实验研究通过MetaboAnalyst组学分析软件对三组患者取卵日留取的卵泡液进行准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PLS-DA)进行数据分析,寻找三组间差异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的肾气虚证候积分有明显的改善,且肾气虚单项症状积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的可用胚率及种植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向正常组改善的趋势。3.准靶向代谢组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卵泡液样本与正常组发生聚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样本也得到了一定的分离,共12种代谢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药干预后,Progesterone,Indoleacrylic acid,2-Propenyl 1-(1-propenylsulfinyl)propyl disulfide,N-acetyltryptophan,Decanoylcarnitine,20a-Dihydroprogesterone,Testosterone Acetate,Eicosatrienoic acid,1H-Indole-3-carboxaldehyde,Choline,Phosphorylcholine,tryptophan等成分含量发生了下调。通过Pathway analysis通路分析,中药干预后高龄肾气虚患者体内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脂肪酸代谢通路、类固醇激素合成通路、色氨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通路等受到了调节。结论:1.七子育嗣汤可以有效改善高龄IVF患者的肾气虚症状,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可用率,进而提高了胚胎植入潜能。2.高龄肾气虚不孕女性卵泡液代谢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涉及到激素类(孕酮、20a-二氢孕酮、醋酸睾酮)、肉碱类(癸酰肉碱)、胆碱类(胆碱、磷酸胆碱)、脂肪酸类(二十碳三烯酸)等等,与女性的衰老及卵母细胞质量密切相关,推测上述物质可能是高龄肾气虚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3.补肾中药改善IVF治疗结局的机制可能与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的类固醇激素合成,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及亚油酸代谢通路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