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废热锅炉工艺是煤气化装置中实现高温合成气显热回收的主要手段。高温合成气携带的大量灰渣颗粒容易造成废热锅炉内积灰和结渣,严重时会造成气化系统堵渣停车事故,因此亟需开发高温环境下可实时准确测量废热锅炉内灰渣沉积厚度的监测技术。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共面电容原理的灰渣沉积厚度监测方式,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对灰污沉积于环型共面电容的电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气化技术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核心技术之一,废热锅炉工艺是煤气化装置中实现高温合成气显热回收的主要手段。高温合成气携带的大量灰渣颗粒容易造成废热锅炉内积灰和结渣,严重时会造成气化系统堵渣停车事故,因此亟需开发高温环境下可实时准确测量废热锅炉内灰渣沉积厚度的监测技术。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共面电容原理的灰渣沉积厚度监测方式,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对灰污沉积于环型共面电容的电场分布特征、传感器性能及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静电场高斯定理、环路定理、镜像法原理对环型共面电容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进行推导,得到测试电容值与介质沉积厚度之间的理论关系式,证明了共面电容用于灰渣沉积厚度测量的原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ANSYS Maxwell商用软件对灰污介质沉积于共面电容的电场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电极结构参数对传感器电容、最大可测厚度、测量灵敏度三个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厚度的增加,电容先增大然后稳定,灵敏度急剧下降;正极半径较大或负极内径较小的传感器表现出更好的传感器性能;极间屏蔽和边缘屏蔽对电场分布特征影响很小,而底部屏蔽可以明显提高测试电容值但对测量灵敏度影响较小。然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设计并制备出PCB环型共面电容传感器,搭建共面电容传感器监测灰污沉积厚度的冷态实验台,以粉煤灰和蔗糖作为冷态模拟介质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容值随介质沉积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平缓的趋势,且测试频率对粉煤灰的影响程度大于蔗糖。以蔗糖为例研究了环境温度对传感电容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蔗糖熔化前(30-120℃),电容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蔗糖熔化过程中(120-150℃),电容值随温度升高趋于平缓,当蔗糖熔化后(>160℃),电容值迅速减小,结合电介质极化与介电性能的关系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减小,极化程度升高。同时对实验数据采样进行了拟合,得到电容值与介质沉积厚度和测试频率间的拟合关系式。在冷态实验的基础上制备了耐高温共面电容传感器并搭建监测灰污沉积厚度热态实验台,以粉煤灰和渣块为模拟介质在高温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0-500℃区间内,传感电容值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在500-800℃区间内,电容值则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变大,这是由于在高温区间,灰渣中的无定形碳向碳微晶转换的程度升高,使得介质的极性增强进而电容值显著增大。通过对比粉煤灰和渣块的电容值,发现同一厚度下渣块测得的电容值大于粉煤灰,这是因为粉煤灰经过高温熔融后灰中所含大量Si O2在高温下转变为Si C,渣块结构的有序性随之增强从而使介电常数升高。
其他文献
压裂液对煤储层渗透性的伤害是制约煤层气井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高压挤注和剪切作用下,压裂液会向煤储层微观结构内部滤失或侵入,出现返排缓慢或返排率低的现象,引发明显的压裂液滞留效应,进而降低煤储层有效渗透率。因此,开展有关煤储层压裂液滞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揭示压裂液滞留效应对煤储层渗透性伤害的微观作用机理、探索新型低伤害性压裂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以不
煤层气在煤矿俗称“瓦斯”,是一种与煤伴生的独立矿种,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矿产资源。实践证明,开发利用煤层气具有多重价值,不仅能大幅度减少矿井瓦斯事故的发生、避免矿井瓦斯直接排入大气引起的温室效应,还能作为清洁能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有效改善中国能源结构,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国大多数煤层属于渗透率较低的煤层,在进行煤层气开采时必须采取煤层增透措施。现有的煤层气增产
夹芯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良好的能量吸收性能,受到冲击时可以很好地保护夹芯结构内的物品或人员,因此作为能量吸收装置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因此,研究夹芯结构在面外压缩下的力学行为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波纹芯夹芯板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多层波纹芯夹芯板在面外压缩载荷下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芯层为梯形、
煤矿生产过程中,超前探放疏水降压技术在解决工作面带压开采问题方面已日趋成熟,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所受地应力逐渐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工作面在疏水降压时易出现喷孔现象,疏放效果不甚理想。近些年煤矿生产事故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喷孔事故的发生频次和严重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论文针对贺西矿底抽巷疏水降压过程中出现的喷孔问题,结合煤与瓦斯突出理论,通过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赤铁矿(α-Fe2O3)具有理论电容高、储量丰富、负电位电位窗口稳定等特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将纳米结构的Fe2O3与各种导电基材相结合的研究,通过将各种Fe2O3纳米结构与不同的导电基材相结合来提高性能。然而,由于这些Fe2O3电极的比电容较低(120-300 F·g-1),且在导电基材上的粘附稳定性较低,使得其性能离实际应用还很远。此外,纳米结构的Fe2O3在导电基板上的质量负载相当低(
目前,如何更加高效安全的开采煤层气依旧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我国绝大多数高瓦斯和突出矿井煤层都属于低渗透煤层,以及我国是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等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的研究思路。然而,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煤层气的方法虽然可以安全高效的开采煤层气,但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后也会对煤层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煤层的稳定性引起煤层垮塌,对煤层气的生产同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加,导致一系列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响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新能源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新能源,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储量丰富,但由于技术的限制,煤层气中的甲烷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资源大量浪费。采用水合物法分离气体可以提高煤层气的利用率,且相对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有独特的优势。四丁基溴化铵(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炭的消费与产量在不断增加,相关统计结果表明,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76%。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大量的煤炭自燃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许多高产高效矿井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与环境污染。本文进行了特厚煤层工作面自燃火灾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选择金庄煤业石炭纪特厚煤层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大采高综放面开采的现状,且研究了这种煤层的自燃火灾综合治理相
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对其进行的广泛开采与利用对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以及改变能源结构有重要意义。研究煤结构与甲烷以及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了解煤层气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宏观的实验手段难以在分子层面解析吸附机理,因此本文在微观角度构建煤结构模型,基于分子模拟技术,探究吸附过程中,煤大分子结构对CH4以及CO2气体分子的吸附作用机理。本文选取阳泉矿区新景矿3#煤层中的无烟煤(Yan
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由于其储层渗透性比常规天然气低,且煤层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通常采用压裂技术对储层进行增渗改造处理,针对我国煤层气存在的低渗难开采问题,有人提出采用间接压裂技术开采煤层气,但是间接压裂技术尚未成熟,水力裂缝的穿层扩展情况尚不明确,若水力裂缝沿着天然裂隙的方向延伸,压裂液进入煤岩交界面,会影响煤岩层的稳定性,因此研究间接压裂开采煤层气工程中煤岩界面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