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储层压裂液滞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裂液对煤储层渗透性的伤害是制约煤层气井增产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的高压挤注和剪切作用下,压裂液会向煤储层微观结构内部滤失或侵入,出现返排缓慢或返排率低的现象,引发明显的压裂液滞留效应,进而降低煤储层有效渗透率。因此,开展有关煤储层压裂液滞留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揭示压裂液滞留效应对煤储层渗透性伤害的微观作用机理、探索新型低伤害性压裂液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以不同煤阶原生结构煤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山西河曲气煤、柳林焦煤和晋城无烟煤的半亮煤样品,结合煤岩学、煤化学、油层物理学、渗流力学等学科知识与测试手段,开展了煤储层压裂液滞留效应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压裂液对煤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压裂液对煤储层化学结构及表面性质的影响等研究,揭示了煤储层压裂液滞留效应对煤储层渗透性伤害的微观作用机理。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高压岩心渗流驱替实验、CT扫描渗流驱替成像实验、核磁共振渗流驱替实验,综合研究了压裂液返排过程中煤储层滞留效应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高压作用下压裂液会产生滞留效应,且在煤的微孔中压裂液滞留效应最强,其次是大孔及裂隙;河曲、柳林和晋城煤样的压裂液滞留率分别为54.05%、42.82%和87.89%,高阶煤样明显高于低中阶煤样,主要受孔隙度大小和孔喉结构复杂程度的影响;压裂液主要滞留在煤的微小孔隙中,煤样尾端的滞留效应最明显。(2)基于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研究了压裂液高压作用对煤孔隙结构的改变及其对压裂液滞留效应影响。经过压裂液高压处理后,煤的脱附回线变小,但煤的吸脱附曲线的吸附量差值变大,表明煤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变好,煤孔隙结构中的流体滞留效应增强。压裂煤的BJH吸脱附累计孔体积相差增大,表明压裂液处理加重了煤中流体的滞留效应。(3)基于FTIR、13C-NMR和润湿性测试研究了压裂液高压作用对煤储层表面官能团及润湿性的改变及其对压裂液滞留效应影响。润湿性测试表明,经过压裂液高压处理后,煤的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强。FTIR和13C-NMR测试表明,压裂液处理使沙曲煤和永红煤中羰基、羧酸等基团的含量增多,提高了煤的亲水性;脂肪烃含量的减少会减弱煤的疏水性。各官能团综合作用导致煤的亲水性增强,使得压裂液更容易在煤储层中滞留。(4)基于XRD测试研究了压裂液高压作用对煤中矿物质、有机质微晶结构的改变及其对滞留效应的影响。压裂液高压处理后,三种煤样煤中的黏土矿物均有减少,煤中矿物质会与压裂液相互作用并脱落,产生水敏效应从而导致压裂液在储层中的滞留。随着煤级的逐渐升高,煤的芳香环层片堆砌高度(Lc)和直径(La)不断增大,层间距(d002)不断减小,压裂液滞留效应逐渐增强。压裂液高压剪切作用会使煤体发生糜棱化,导致煤芳香环层片堆砌高度和直径增大,层间距减小,煤储层更趋于有序性,更容易产生滞留现象。(5)在煤储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高压挤注作用下,挤压应力效应、水锁效应、表面改性效应和滞留效应是煤储层压裂液渗透性伤害的主要作用机制。近井地带压裂裂缝附近压裂液滞留效应的有效解除及新型低伤害性压裂液的研制与应用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他文献
非晶合金独特的原子排列结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使其具有许多传统晶体合金无法比拟的机械性能,譬如,高强度、高硬度和大的弹性极限。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原子排列结构,非晶合金室温以非均匀塑性变形的模式发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局限于十几纳米宽的剪切带中,非晶合金室温具有极低的塑性,通常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失效。为有效抑制剪切带的扩展,同时促进多重剪切带的相互作用,近年来,人们成功开发了原位内生树枝晶增韧的非晶
刺激响应型荧光材料是一类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细微变化的材料。机械力、光、热、酸碱以及电压等外界环境的刺激,都会引起这类材料一系列动态可逆的荧光强度以及颜色变化,因此,各类刺激响应型荧光材料被应用于生物检测、化学分析、信息储存以及光电照明领域。传统的有机发光材料因分子间的π-π强相互作用引起聚集诱导效应,使有机材料在固态时发光强度降低,因而很大一部分荧光材料无法被应用于实际领域。因此,设计一类在固态下具
马路上的路灯坏了,路政工作人员需要使用高空作业车给路灯更换灯泡。工作时,工人会站在高空作业车的平台上,被抬升到较高的位置进行高空作业,不仅危险系数高,而且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更换路灯灯泡时,车辆被高空作业车阻挡,易造成交通拥堵。怎样才能让这项工作便捷又安全呢?我和科技小组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走访了更换路灯的师傅,经过反复探究,我设计了一款折叠旋转便捷更换的路灯。
期刊
文本相似度计算是文本挖掘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搜索引擎、抄袭检测、自动问答等领域。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文本相似度算法是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相似度算法,但该算法存在词语权重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忽略了词语的语义。本文将在传统向量空间模型算法的基础上对文本相似度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在了文本分类中。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文本相似度算法存在词频权重过于单一而无法有效提
润滑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好的密封性、润滑寿命长等优点,可以有效地减小摩擦,降低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组成的半固态非牛顿型流体。稠化剂构成了润滑脂的基础骨架,约占润滑脂组成的5~25 wt.%。稠化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润滑脂的理化性能和润滑性能。锂基润滑脂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润滑脂,但是近年来锂电池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锂资源日益紧缺,严重影响到锂基脂的发展。因此,开发
压裂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全球煤层气的产量。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但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缺乏地区,水力压裂增渗的方法受到一定限制。由于超临界CO2具有高密度、低黏度和较高扩散系数等特性,超临界CO2压裂相对于水力压裂,不仅节约水资源、无污染、压裂液返排彻底,又具有起裂压力低、裂纹复杂等优点,可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对于深部碎软储层,煤层直接压裂的增渗效果不好,可采用顶板向煤层射孔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用量不断增大。为确保能源安全,我国油气田开采重点呈现西进态势,西南、西北等地油气田勘探量、产量均大大增加。我国西部油气田主要油藏特征是腐蚀性介质CO2、H2S和氯离子含量较多,腐蚀环境复杂,需要大量使用不锈钢等耐蚀合金材料油套管。本文利用太钢现有生产设备以及检测设备,研制符合ISO 13680标准的UNS S41426材质不锈钢油套管,并对其耐腐蚀介质、腐蚀环境的
复合材料板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可设计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和民用领域中,其屈曲问题的研究一直都受到广大学者关注。目前关于复合材料板静力屈曲问题的研究已较为充分,但动力屈曲的研究仍充满挑战。本文研究了阶跃荷载作用于复合材料板的屈曲行为,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Kirchhoff薄板理论,考虑应力波效应,分析受阶跃荷载作用的复合材料薄板的振动屈曲问题。首先,利用Hamilton原理建立考虑应力波
压裂增产煤层气技术是一种有效储层增渗技术,作为主要压裂增产技术之一的水力压裂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诸如:裂缝形式单一、成网困难、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当前,超临界CO2压裂作为新兴技术具有裂缝扩展形式多样、成网能力强、近乎零储层伤害等特点备受关注。同时,超临界CO2与煤体作用过程中可溶蚀萃取煤中部分有机质,致使煤体化学结构与力学特性发生改变。为在压裂过程中充分体现超临界CO2化学-力学改造煤体效能,本文预先
致密气大规模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高盐废水,主要包括初期的压裂返排液和采气过程中产生的采出水,统称为排采水。排采水具有水质复杂、产水量受开采阶段影响波动大、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为了有效地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必须对排采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才能保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排采水采用废液池储存环境风险较高,不能满足区块未来大规模滚动开发的需求;处理后回用,回用水量有限,且回用对水质要求高;通过蒸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