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滨水空间尺度研究——以合肥滨湖新区滨水区设计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水区是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个毗邻水体的都市,无不对于滨水区建设予以极大的重视,盖因为滨水区是都市极其宝贵的资源,对于城市形象塑造、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环境质量都有难以替代的价值。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滨水区建设尚属首次,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导致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滨水区城市空间尺度的把握。本文旨在通过对滨水城市空间尺度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考量国内外成功滨水区各个组成要素的尺度,分析我国近年来建设的缺乏活力的滨水区尺度症结所在,为我国未来滨水区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应用文献研究、实证调查、图解研究、综合集成的方法对滨水城市空间各要素尺度进行研究学习,最后通过实例论证,对作者亲自参与设计的合肥滨湖新城滨水地区规划设计进行分要素的尺度分析,从而与研究案例对应要素进行比照。  论文主要针对开阔水域的滨水地区进行研究,共选取了25个滨水城市引为案例,按滨水区组成要素分为:滨水区核心区面积、滨水区核心岸线长度、围合水湾、向城市引入的河道、街廓、平行与垂直于岸线的滨水街道、滨水广场、滨水公园、滨水线性步道、滨水桥梁、建筑群平面体量、码头、有顶街道、建筑纵向尺度、由水域到腹地的空间层次、标志性建筑尺度。通过数字化手段分要素研究这些滨水案例的尺度,可以作为未来进行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尺度控制的参考。此外通过对设计实例的论证,将桌面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可为未来借鉴。最后,论文通过实际案例,逐一分析印证上述组成要素尺度关系,得到了较为直观的比照结果。
其他文献
学位
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提倡城市修补,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重庆市五大功能区战略提出加快都市功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又是最基础的公平。”我国长期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直接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的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社会形态也随之改变,而社会形态的转变又反作用于经济,以及文化和意识形态。当下的社会形态的最大特征就是一个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消费成为社会运转和
当今世界城市的经济发展,正由投资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当代城市空间强烈地表现为知识经济体和文化经济体在原有城市空间的植入或再植入[1]。在当今城市“去工业化”,注重强调本
商业综合体塔楼因其层数高、规模大、功能竖向叠加等特点,从而使得其竖向交通问题得以凸显。竖向交通在塔楼中发挥核心骨架作用,通过合理的竖向交通组织能使得商业综合体塔楼的
苏州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所在地,是传统工商业城市、近代民族工业起源城市和当代工业发达城市,其工业文明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经济、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改善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在新城建设的同时,旧城的改造工作也在加速,传统街区作为旧城重要的地段之一,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产生的城市建设现象是独具特色的。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换、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的大背景下,新城所具有的功能、担负的角色及其发展轨迹较过去已经发生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