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研究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设计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疫情影响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迎来新契机,线上教学成为普及性的教育方式,帮助课堂学习无限延展。本文旨在改进、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以网络为媒介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式,积极探索行动研究的可行性方案,从而提高初级口语教学的质量。本文以信阳师范学院来华留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本人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试图探究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设计的优化过程。通过两轮行动研究方案,验证课堂设计的改善是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班级整体开口度,是否能够培养自主表达能力。一轮行动研究结束,上述猜想得到证实,根据问卷调查、访谈记录、课堂表现等数据,阶段性反思本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知识点难易度把控不当,应增强可理解性输入与操练,关注课堂设计的循序渐进;其次,口语表达的活动匮乏,应选取贴合主流的话题,创设真实交际化场景;最后,教师反馈较少,应增加形成性评价机制,凸显意义协商。调整行动方案,采用如上建议开展二轮行动研究,深入完善课堂设计提升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性反思。首先,课堂管理工作重心的深入,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组织与课堂把控的能力;其次,课堂活动数量与目的双向权衡,正确把握学习者兴趣与成绩期待的取舍关系;最后,课堂话题选择的多元化,顾及个人与集体的口语表达比重。本文将行动研究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是切实可行的,改善的课堂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的汉语表达,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打破初级口语课堂沉闷不语的现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完善自我职业发展,不断钻研进步。因此,行动研究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结合,对初级口语课堂设计的推动创新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轴性症状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脊柱外科并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且接受颈前路手术后出现轴性症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各25例,并且对两组患者都进行术后常规康复功能锻炼+口服止痛药(塞来昔布)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下+针
修辞格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英语母语者的作文语料,对英语母语者汉语修辞格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统计分析了英语母语者汉语修辞格的正确使用情况和偏误使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了英语母语者与汉语本族语者汉语修辞格的使用情况。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英语母语者作文语料中出现的汉语修辞格的种类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仿词、反语、婉曲、对偶
《汉语会话301句》是一套优秀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本文以该教材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词汇量、词汇等级、词汇复现、词汇练习、词汇的文化因素五个方面对该教材的词汇进行系统考察。本文主要结论如下:词汇量和词汇等级方面。本文统计出《汉语会话301句》上、下册教材的总词汇量为898个,平均每课的词汇量约为22个,该教材的总词汇量基本上可以满足学习者使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的需求。该教材每课的词汇量安排地比较合理
汉语羡余否定格式是汉语里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句中出现了否定词“没、不、别”,置于句中却不会影响句义,是否添加否定词句子表义相同,但是置于句中也能表达一定的效果和功能,如“差点儿(没)”、“小心(别/不要)”等。一些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将会接触到羡余否定格式,他们母语中如何表达该格式,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偏误,其偏误规律和难度等级以及引起偏误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对这
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甲级词汇中,能愿动词“会”居于其中。能愿动词“会”具有多种词义且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是汉语学习者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本文针对性地分析汉语学习者使用能愿动词“会”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并基于统计结果给出教学建议和具体的教案设计。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汉语学习者对能愿动词“会”的各义项的使用频率极不平衡,以“盖然义”义项和“能力义”义项为主。汉语学习者对能愿动
学位
学位
可能补语是汉语补语类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虽然句法结构简单,但语义及语用规则却较为复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汉语和西班牙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种不同的语言分支,它们的句子结构有很大差异。在西班牙语中并没有与可能补语相对应的语言结构,西语中可能义的表达主要通过情态动词、副词、副词词组、形容词以及动词体的变化等方式来实现。因此,西语母语者在学习可能补语时,会产生多种类型的偏误,从而加大
本文是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现代汉语三音节揣测性副词“说不定”“说不准”“说不好”“不一定”所做的基础研究,全文共分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是立足于汉语本体,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所做的考察。首先,从句法层面看,它们的句法表现为:位于句首、位于句中、单独使用。在表达中,需要注意句法位置的不同所导致的歧义现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