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冷三维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中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的实现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u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5年来首次得到稀化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后,冷原子物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量子模拟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纯净度高、易于操控的优势,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难题,特别是对于拓扑物态的构造和研究。其中,外尔半金属因其能带中外尔点结构具有奇异的拓扑性质成为近年来拓扑材料的研究热点,借助冷原子平台实验上构造能带上含有最少数目外尔点的的外尔半金属相,也成为了量子模拟拓扑物态这一方向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进行拓扑物态的量子模拟,重点放在用三维自旋轨道耦合的量子气实现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在绪论中介绍了外尔半金属和冷原子量子模拟的背景知识和领域的相关进展。第二章则介绍了相关的中性超冷原子实验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包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制备、拉曼光晶格技术以及稳磁场系统的构建,这些内容也是接下来介绍的一系列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实验的重要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利用拉曼光晶格搭建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实验上实现的二自旋轨道耦合对应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模型,其能带可以由陈数刻画,并且在这个模型中能带翻转面的出现对应着非平庸的拓扑。实验上,我们也通过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两种方法测定了能带的拓扑性质。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的构建和能带拓扑的测量也为外尔半金属能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第四章详细介绍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的实现以及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中外尔点的测量。在三维的方案中,我们在二维拉曼光晶格的基础上,通过将光晶格“旋转”45°,完成了相对于光阱格具有三维结构的拉曼势的构建,使得二者间的对称性满足了构造三维外尔型自旋轨道耦合的条件。而实验上为了完成旋转,我们通过光路锁相搭建了一个相位稳定的棋盘晶格。在第三个维度加入拉曼光后,我们得到了三维自旋轨道耦合的量子气,并通过基态的观测证明了其实现。下一步我们调节实验参数,得到了能带上仅有两个外尔点的理想外尔半金属相。我们利用外尔点出现对应二维能带拓扑相变这一特性,分别通过平衡态的虚拟断层成像法和非平衡态的淬火动力学法探测了能带中的外尔点位置,验证了理想外尔半金属能带的实现。冷原子中理想外尔半金属的实现也为外尔物理的研究提供了了全新的方向。在第五章中我们就介绍了基于现有三维自旋轨道耦合量子气方案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拓扑相——外尔点和nodal环的共存相。在蓝失谐的三维拉曼晶格中,高对称平面在镜面翻转对称性的保护,在能带交叠处不再打开能带,于是便在原能带翻转面处形成了 nodal环的结构。这种在冷原子体系中存在的全新拓扑相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也可以通过自旋注入能谱进行观测。总的来看,三维自旋轨道耦合的实现和其能带拓扑的探测一方面可以看作是近十年来自旋轨道量子模拟发展,尤其是一系列基于拉曼晶格的二维自旋轨道耦合工作积累后的成果。另一方面,其对外尔物理的模拟也将为冷原子模拟量子物态这一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以及开拓新的方向。
其他文献
形状记忆合金因能够在温度、应力和磁场等的驱动下恢复至变形前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兼具传统合金所拥有的阻尼、刚度和可机械加工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器、航空航天、汽车引擎、医疗器械及核工业等领域。Ni-Mn-Ga合金作为新型低成本高温形状记忆合金因可调控的马氏体相变温度、大的磁熵各向异性能、高的热/应力循环稳定性、多步结构相变诱发的超大可逆变形及优异的弹热、磁热等特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多晶Ni-M
学位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领域是广泛而深远的,使用最一般的解释,它包括所有宏观的动力学系统。如何理解非平衡系统的物理机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难题。一种可能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已知的物理规律和性质,对系统施加扰动,使系统稍稍偏离原先的状态,进而研究系统对微扰的响应。非晶固体作为一类典型的非平衡系统,对其响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非晶固体的特殊性质,而且对于一般非平衡系统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
学位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是已被实验证实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及未来商业聚变堆必备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当前正在运行的聚变装置ECRH系统多工作于100~140GHz之间,功率达数兆瓦;随着装置运行参数不断提升,ECRH系统工作频率需要达到170 GHz甚至更高,输出功率则需达数十兆瓦,通常采用准光学发射天线将高功率微波能量注入至装置目标等离子体区域。ECRH功率耦合性能取决于发射天线设计。为满足等离
学位
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具有指数复杂性的问题上(从质因数分解到量子模拟)被认为优于经典计算机并且在过去的20年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的量子信息处理硬件平台正在积极开发中,包括超导电路、量子点、色心、离子阱等。不同的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与挑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棚顶型锗硅纳米线,它最近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进展并且被认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因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优势:i)较弱的超精细相互作
学位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细菌又是原核生物中数目最多的一类。虽然不同种类的细菌形状和尺寸千差万别,但其分子组成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反映出生命背后的统一性。本文选取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探究了鞭毛马达对FliM蛋白质表达量噪声是否具有鲁棒性及外界运动的流体是否会对细菌运动造成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肠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大肠杆菌鞭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鞭毛马达;②鞭毛钩;③鞭毛丝。鞭毛
学位
强子物理和味物理是核与粒子物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很多实验研究要求鉴别高能粒子反应产生的末态强子的种类。在这些高能粒子反应中存在很多动量高且跨度大的末态强子,高精度地分辨出这些强子的种类对强子鉴别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气相环形成像契伦科夫(RingImaging CHerenkov detector,RICH)探测器可以鉴别动量高达~100 GeV/c的强子,是高动量强子鉴别的主要技术选项。传统有窗
学位
文章主要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的探究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和重点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期刊
当代的天文学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促使人们研究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198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费米子之间可能存在由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型长程相互作用。2006年科学家在非相对论情形下推导了费米子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势,并按照发生相互作用费米子的自旋极化情况及其相对运动情况将新的相互作用势分为16种,也被称为16种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费米子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
学位
超级陶粲装置(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是我国计划中的新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心对撞能量为2~7GeV,峰值亮度在0.5~1×1035cm-2s-1。STCF的能区为非微扰QCD和微扰QCD过渡区,可以开展非常广泛的物理课题研究,例如量子色动力学(QCD)、强子谱、精确测量电弱相互作用、味物理以及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由于极高的亮度,STCF对于粒子鉴别
学位
遥感水文模型是水文学与遥感学的交叉领域,既包括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模型,也包括以水文过程模拟分析为对象的遥感水文模型。本文汇总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在水文方面应用成果,综述遥感水文模型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水文模型就一直是遥感水文的热点;中国在遥感水文研究兴起之时就与国际上同步,在遥感水文的概念认知、遥感与水文相结合的科学认识,以及遥感水文模型的研发应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