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灵芝(Lingzhi)是我国传统名贵药材,灵芝中化学成分复杂,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丰富。灵芝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受各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产地的同种灵芝的活性成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闽产灵芝的化学基础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本课题选择福建地区流通的两种灵芝——作为紫芝替代品流通广泛的培育硬孔灵芝(Ganoderma duropora)和药用频率高的武夷山产赤芝(G.lucidum)作为研究对象。为提高灵芝活性开发的效率,本研究利用已知活性指导筛选和计算机辅助反向筛选,对两种闽产灵芝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有目标性的研究。本研究为提高灵芝中活性化合物发现的效率提供思路,同时可促进灵芝中活性天然药物分子的开发利用。【实验方法与结果】一)本实验通过提取及多种柱层析分离方法从两种灵芝中共分离鉴定了59个化合物。从硬孔灵芝中共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通过分析波谱数据鉴定出化合物1-12,包括2个三萜化合物,2个杂萜化合物,7个甾体和1个脂肪酸,其中4个新化合物分别是:酚酸杂萜化合物ganoduriporol A(1*),ganoduriporol B(2*);三萜化合物ganoduritriols A(3*),ganoduritriols B(4*)。从赤芝中共分离鉴定47个化合物,通过分析波谱数据鉴定出化合物13-59,包括28个三萜化合物,8个杂萜化合物及11个甾体化合物,其中5个新化合物分别是:三萜化合物(24E)-lanosta-8,24-dien-26-oic acid,3β,11-dihydroxy-7-oxo(32*),7,15-oxolanost-8-ene-3β,25-diol(33*),7-oxolanost-8-ene-3β,15α,25-triol(34*);杂萜化合物ganoluciporol A(41*),ganoluciporol B(42*)。二)硬孔灵芝抗炎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选择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对硬孔灵芝提取物及分离得的两个酚酸杂萜类物质(1和2)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具有剂量依赖性抗炎活性。进一步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化合物1通过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中的COX-2,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了TNF-α,IL-1β,IL-6和PGE2炎症因子的产生。三)计算机辅助的反向虚拟筛选研究。首先用Chemdraw 3D对化合物分子进行结构校对和构象优化,利用基于化合物形状和药效匹配的反向虚拟筛选方法Pharmmapper,将化合物2,3,13,15,16,18,25-27,29-35,42,49,53与数据库中的作用药效团进行相似性匹配打分,筛选出类固醇硫酸酯酶、醛糖还原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骨形态发生蛋白2、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10个分数高且重复率高的蛋白,为下一步灵芝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一个参考。【结论】本课题对闽产硬孔灵芝和赤芝的化学成分及活性进行研究。从两种灵芝中共分离得9个新化合物和50个已知化合物,结构类型包含了三萜、甾体、杂萜和脂肪酸,为构建一个具有实体化合物的闽产灵芝小分子化合物库奠定了基础。活性探究中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硬孔灵芝及其酚酸类化合物1和2具有抗炎活性,可作为医药用途或功能性食品的抗炎剂;引入虚拟筛选反向对接寻找天然产物的作用靶标,提高从天然产物中发现活性分子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