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磷掺杂氧空位金红石二氧化钛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随着化石能源日渐匮乏,环境危机就显得愈发严重,为了摆脱能源和环境危机,人们需要寻求一种能够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洁能源。锂离子电池(LIBs)作为一种典型的二次电池,与传统电池体系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具有比较稳定的充放电性能,是一种较为清洁的储能体系,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在便携式储能设备和动力汽车等领域均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其中,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极为重要的部位,与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联系十分紧密。对比其他的锂离子负极材料,二氧化钛(TiO2)负极材料因其制备简易、价格便宜、无毒无害、嵌锂性能稳定等优点,被看做一种极具潜力的电极材料。但由于TiO2电极材料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偏低,使其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受到抑制,阻碍了它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此问题,本论文设计并制备了纳微结构的菜花状金红石型TiO2,通过对电极材料进行结构调控、杂原子掺杂来提高TiO2电极材料的本征电导率和离子迁移率,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能够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的嵌入活性位点,以此来实现电极材料优异的循环倍率性能及储锂性能,经过对改性后的金红石TiO2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嵌锂机理的深入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1)以TiCl4为钛源采用一步水解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较小、粒径可控的金红石型TiO2。通过在5%浓度的H2/Ar混合还原性气氛中退火对材料进行空位调控,研究发现氧空位缺陷的存在可以降低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的能带隙宽度,能带隙的降低使电子能够更加容易由价带激发跃迁到导带,从而升高了本征载流子浓度,最终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导率。(2)为了进一步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我们对缺陷丰富的金红石型TiO2进行了硫原子掺杂处理。通过一系列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证明了硫原子的成功掺杂使材料表面的氧缺陷减少,硫原子在金红石晶体表面结合Ti原子形成了Ti-S键,使TiO2晶格发生畸变,Li+在电极材料晶格中的扩散速率变快,材料的电导率提升。(3)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的杂原子掺杂对材料电导率的影响,我们以可控粒径的金红石TiO2为前驱体,以次磷酸钠作为磷源,通过热处理方法成功制备了磷原子掺杂金红石TiO2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锂离子半电池储锂性能,结果表明:未经H2/Ar气氛退火的纳米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我们成功实现了二氧化钛材料的一步掺磷法,简化了磷掺杂流程。
其他文献
纳米二氧化钛(Ti O2)因其本身具有对环境友好、低廉的成本、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光催化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是二氧化钛存在光生载流子分离、传输效率低,以及复合几率高的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光催化性能的提升。缺陷工程、介孔结构构筑工程被认为是能够有效提升Ti O2载流子分离传输效率的方法之一。同时,研究缺陷介孔的协同作用对提高Ti O2光催化性能
学位
介电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热门研究材料之一。但是由于传统的介电材料的研究方式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数据完成的,对于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以及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跟不上脚步。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能够不断完善介电材料的发现和设计,但是研发周期依旧过长。因此探寻新的研究办法来加快介电材料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当前的材料计算科学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学习工具。为解决前面所提到
学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而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DRM)可以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成CO和H2两种可供工业使用的合成气,使其不仅能有效的利用天然气,而且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缓解温室效应的压力,因此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据已有报道,贵金属具有良好的活性和抗积碳性能,但由于贵金属价格昂贵,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常用的策略便是
学位
由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在生产和路面施工过程具有高能耗、重污染的特点,道路行业转而对温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本文在研究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基础上,系统研究温拌阻燃沥青路面建造过程的环境影响,比较热拌沥青混合料与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在整个路面LCA各个阶段中的能源消耗及环境排放之间的差异,分析相应的高能耗及高排放源头,为后续沥青路面节能环保建设提供积极的改进措施和借鉴意义。通过前期的实验室阶段
学位
迄今为止,用于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氢反应(HER)的最有效的催化剂仍然是贵金属铂(Pt)基催化剂。铂碳(Pt/C)因其中含有大量的贵金属铂而价格高昂,在恶劣条件下没有足够的稳定性,且Pt的储量本就不足,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使用。为了促进PEMFC的工业化,降低Pt的用量和提高Pt基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当务之急。长期以来,为减少Pt的含量,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制备高效的Pt基催化剂,包括与非贵金属形成合
学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无机金属节点及有机配体通过化学强度高的配位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孔晶体材料,具有结构规则性和有序的孔隙度。其中,一类特殊的功能-微纳米中空材料,是一种具有明确边界和内部空间或空隙的多孔材料。它的结构特征使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能够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电荷传输距离短、提升反应传质扩散速率以及具有高容量等特点,
学位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和高超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可瓷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因其良好的耐火性和阻燃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热防护相关领域。通过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体中添加大量的陶瓷填料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但是必然会导致密度和导热系数的提高,成本也会大幅度增加,同时基体材料与金属等材料的粘接性较差。为了改善复合材料的隔热和粘接性能,本文主要制备和研究了一种复合结构设计的EPDM烧蚀材料,这种烧蚀材
学位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堆积呈六边形蜂窝状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由于石墨烯具有无与伦比的机械、电学、热学等性能以及在光电器件、储能器件、传感器、海水淡化、生物医学等众多领域的应用潜力,因而可持续合成高质量高电导率的石墨烯片备受关注。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层出不穷,目前主要有两类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高温碳重排法等,化学法包括Si C外延生长法、化学氧化还原法、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其成本低廉,质量轻,具有柔性,适用于溶液法大规模生产等优势,有望成为最具前景的能源获取技术,为可穿戴电子设备,5G基站,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等先进科技提供能量供给方案。目前,得益于新型有机活性材料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非富勒烯电子受体,单节有机太阳能电池可实现的最佳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18%。然而,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较低的结晶性及有限的激子扩散长度,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内高效的光电转换过程
学位
由化石能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AEMFC由于绿色环保、高效可持续、安静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在AEMFC技术中关于阴离子交换膜(AEM)的研究被视为当务之急。目前AEM最大的问题是长期处于高温强碱的服役环境下,膜内传导OH-的官能团甚至聚合物主链可能会发生降解和断链。此外,AEM的OH-电导率低也是制约AEMFC效能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合成了一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