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实现“居者有其屋”是中国老百姓最真诚的愿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住房政策经历了由“国家保障”向“市场供给”转变,再由“市场供给”到“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问题和难点:一方面,在土地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呈集中化、郊区化趋势日益严重,导致中低收入阶层进入城市公共空间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另一方面,集中化、郊区化的选址布局使得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加剧,并进一步产生诸如社区雷同、城市效率低下以及贫民窟等问题。鉴于此,深入研究优化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布局方法,有助于城市决策者对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优化城市保障性住房科学选址布局为目的,尝试从交通、基础设施、就业、环境和土地等方面来综合考虑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的影响因子,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来评判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布局方案,得出最优选址布局。并长沙市公租房选址布局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五大片区公租房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和得分计算,得出最优选址布局片区,并对不合理方案提出优化的建议和策略,从而提高整体选址布局的相对合理性,为优化我国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布局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本文的主要成果有四:其一是系统研究分析目前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的特点、问题和成因;其二是基于问卷调查和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保障性住房选址布局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以此建立了递阶层次分析模型;其三是构建以层次分析法为核心的保障房选址布局优化方法。其四是评判了长沙市五大片区公租房选址布局,得出了合理的选址布局片区,并对不合理片区提出了优化选址布局的建议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