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格蒙特·鲍曼的文化实践理论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格蒙特·鲍曼是生活于英国的波兰裔著名社会学家。他的文化理论虽然是在社会领域中提出来的,但是同时也向人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开放。尤其是他对文化的现代性、文化的后现代性的都进行了卓有见地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鲍曼前期思想的文化实践理论之中。鲍曼的文化实践理论主要在他对文化概念的独特分析中开始的。然后,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中,他探索了文化的实践之路;最后,在对后现代主义的消费观和性爱观中,他践行了自己的文化策略。鉴于此,文章主要从文化概念分析、文化实践路径分析、文化实践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鲍曼对文化进行的多层次辨析和思考,包括作为概念的文化、作为结构的文化以及鲍曼对文化功能的思考。针对文化定义的“语义场”和“用法场”的不同,鲍曼将文化术语分为区别性的文化概念、等级性的文化概念和一般性的文化概念。鲍曼采取“符号学—实践的结构”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遗存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鲍曼的文化实践路径。鲍曼在分析完作为概念的文化和作为结构的文化之后,把研究视角转向了文化实践,即作为实践的文化。在鲍曼看来,实践是对自然秩序施加的一种人为秩序,而秩序的意象以及此后的实践都是文化赋予的。人类的文化实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将混乱变为秩序,或用一种更加合理的秩序取代另一种秩序。因此,有序化的文化实践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通过文化实践使自身始终处于持续的反抗之中,这在客观上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何在文化实践的过程中保证这种有序性,鲍曼认重点考察了后现代语境中知识分子的文化实践路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实践方法和作为总体语境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以此来践行文化实践观。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鲍曼是如何立足于文化实践立场,来分析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文化的。鲍曼主要批判了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和性文化。在对消费文化的批判中,鲍曼指出消费市场渐渐成为人类的生存空间,人们貌似获得了最大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都是虚假的自由;且主要受文化符号的控制。在对性文化的批判中,鲍曼认为后现代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以现代性为特征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开始瓦解,两性的结合大部分都是通过种种符号的诱惑、广告宣传和性解放的口号中实现的。  结语部分,本文总结评析了鲍曼文化实践理论的主要贡献与不足。鲍曼研究文化的独特视野为今后的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资源。这对于全球化进程中纷繁复杂的文化凸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英国著名哲学家大卫·休谟《人性论》第一卷“论知性”中的想像理论的研究。休谟认为,想像构造了复合观念如传统哲学的关系观念、时空观念、抽像观念、因果观念等。本
他是最基层的纪委书记,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中。他深爱着那片土地和那里的群众,修路帮扶,用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履职,又十分注意方式方法。他认定只有经常下乡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国家内燃机发电机组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01年2月3日~2月17日对济南开发区吉美乐电源设备制造公司、南昌微型电机厂、辽源市三海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和闽东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
本文以马克思剖析“私有财产”和“市民社会”为切入点,探讨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古典经济学批判和黑格尔哲学批判的一致性。《手稿》中,古典经济学、
清规是古时大型寺院中规范僧人实际日常生活的一个文本,也是中国佛教徒所特有的一种修行方式。自唐代百丈禅师以来,清规作为佛教中国化的一部分,一直影响着中国佛教寺院的实质性
“问题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懂得主动解决问题。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数学的重要性。但是该怎么让学生
优秀共产党员彭燕,是西藏那曲军分区唯一一名女性,她在这里工作了12年,14次放弃了调出那曲的机会。军校毕业前夕,刚刚入党的彭燕坚决要求分配到那曲——平均海拔4600米的"世
期刊
当代和谐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开放的本性必然要把自己的理论触角投向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和谐文化思想成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