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中的“磷光现象”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30604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新寓言派中的代表作家。他从1966年开始创作以来至今,写下了伟大的文学,摘取了法国文学界的各大奖项,并在201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的颁奖词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其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着“追忆和寻找”主题展开,书写一代人的历史创伤,带有强烈的自我虚构性质。他的作品总是被一种神秘不安的氛围所弥漫着,从而被外界称为“氛围小说”。总体来说莫迪亚诺的小说叙事简洁,语言优美,文笔流畅,非常有特色。纵观他写下的近三十部小说,我们会发现有一种独特的“磷光现象”始终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即他的小说非常具有夜晚的磷光所散发出来的幽暗神秘的气质,而这个“磷光现象”一词来源于作者的访谈录中。具体来说就是在莫迪亚诺的作品里,黑夜、迷雾、梦境、幻觉等意象烘托出来的超现实氛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模糊不清,混乱的时代背景,时间的紊乱无序,空间的支离破碎,以及作品里的主人公总是孜孜不倦地追寻但往往悲怆结局的命运书写形成了一种半明半暗,似真还幻的写作风格,而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一种写作风格来反映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时期的一代人的生存境遇以及作者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本论文立足文本细读,综合传记学,并融合本雅明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试图对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作品里的“磷光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作者创作的文学意义。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生平创作、国内外的研究综述进行介绍,并对“磷光现象”的概念进行界定,最后对本论文的选题意义进行简要说明。正文则分为三章,分别对“磷光现象”的具体体现、形成原因、蕴含意义做了研究。论文第二章研究的是“磷光现象”的具体体现,笔者从莫迪亚诺对磷光元素的运用、磷光情节的设置以及磷光时空的建构上进行分析。磷光元素指的是黑夜、迷雾、梦境和幻觉等这些具有磷光气息的物象,它们在作品中反复被提及自然给作品增添了神秘的气质。磷光情节则包括模糊的“海滩人”形象、神秘不安的氛围和荒诞的细节。“海滩人”是莫迪亚诺作品里一直出现的主人公角色,此类人物形象模糊不清,游离不定,带给作品一种不安的气息。而弥漫在整个作品中的神秘不安的氛围则裹挟着莫迪亚诺笔下的一切人事物,使得字里行间都被赋予一种神秘不安的气息。最后,莫迪亚诺在小说中总是对那些与主题不相关的细节过分专注,而造成一种虚无荒诞感,并赋予作品一种超现实的意味。磷光时空则是指莫迪亚诺笔下的时间和空间具有磷光气息。时间是非常跳跃主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没有清晰的界限,表现的紊乱无序。空间则被分割的支离破碎的同时精确无误,而且空间往往被象征化。那么时间的模糊和空间的精确又在作品的内部结构上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和不确定感,磷光时空是作品里的两条经纬线,让作品在结构的建构上具有磷光气息。论文第三章则探讨了“磷光现象”的形成原因,包括作者自我虚构的写作、身份危机的困扰以及法国新寓言派的影响。莫迪亚诺宣称自己的作品属于自传和臆想的结合,而他的小说之所以会形成神秘不安的“磷光现象”,也和他自我虚构的写作分不开。作者将童年灰暗的经历以及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二战却受到了一种战争的跨代伤害写进作品之中,这种作者自身的不安正是“磷光现象”形成的思想上的根源。同时莫迪亚诺作为一个犹太人,却在儿时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礼,如此让他在日后的天主教和犹太教的世界里都无法被接纳,身份便成了他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而且他还有一个在二战期间身份不明的犹太父亲,父亲带给他在身份上的障碍也是无法逾越的。因此身份意识的模糊以及身份弥散带来的恐慌让他始终在小说的世界里寻根,这种不安感却又孜孜不倦地追寻着的矛盾心理促成了“磷光现象”的形成。“磷光现象”形成的原因还和法国新寓言派的影响分不开。法国新寓言派出现在法国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是一个没有统一组织和宣言的派别,但他们都喜欢运用寓言去写作。受到这种文学创作风格的影响,莫迪亚诺笔下充满了反讽和暗喻,作者将历史刻画成“希波克拉底的面容”,伤感地表达了一个时代的黑暗与堕落,以及在这种坍塌的历史中寻求救赎的渴望。而这种“寓言”式的写作让作品的内涵变得扑朔迷离,委婉曲折,从而使得作品充满了“磷光现象”。论文第四章则是对“磷光现象”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探讨。“磷光现象”蕴涵的意义包括两大方面,首先从思想内涵上来说,“磷光现象”里始终流淌的不安情绪和氛围正是作者抓住德占法时期的普通人的悲惨命运的体现,但作者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助追忆这样一个形式,把那些逐渐被历史所遗忘了的心灵创伤再现给世界,以此来启明当下的人们思索该如何修复那些伤痛,并且不再让悲剧重演,从而真正找到人类心灵的乌托邦。其次从创作美学上来说,作者在重现历史的时候,却喜欢将历史陌生化朦胧化,作品里形成的这样一种模糊不清神秘不安的“磷光现象”更是将历史成功放入一种诗意写作之中,那么作品里形成的神秘蕴藉的氛围则让我们读者感受到了瓦尔特·本雅明所崇尚的“灵韵”美学带来的艺术上的沉醉和震撼。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在国内外研究的已经很成熟了,但并没有人对作者谈论写作时自己提及的“磷光现象”这一关键性的现象进行研究,那么本论文则试图抓住这个现象,从“磷光现象”的具体体现,形成原因以及蕴涵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文学意义,从而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研究提供另类视角。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 (以下简称《公交条例》)的制定,虽然在2008年有了大都市区的概念后才有了公共交通条例,但在2008年之前,公共交通隶属于原建设部主管,公交条例
期刊
警告性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提醒、告诫受话人,以引起受话人注意和警惕的言语行为。警告性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十分常见。恰当、准确地使用警告性言语行为可以促进人与人之
本文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练习的理据性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教材练习系统与教材的教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重点选取了不同时期几部有代表性的汉语教材,建立了一个多维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幼儿园新拓展了“魔幻城堡”的建构区,投放了很多的木质建构材料:有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木板、三角板等,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各式各样,可见丰富。走进建构区,恰见大四班
贝克特的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无法称呼的人》),代表着贝克特的文学成就,很好的显示了贝克特的文学才华。他的小说三部曲基本没有连贯的情节,人物也都扭曲变形
学位
肉品是城乡人民的主要副食品,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道,已知动物的传染病有200多种,现阶段广为流行的有30多种。如果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