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告性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提醒、告诫受话人,以引起受话人注意和警惕的言语行为。警告性言语行为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十分常见。恰当、准确地使用警告性言语行为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对警告性言语行为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主要研究了警告性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话语结构以及影响警告性言语行为实施的语用策略。 直接警告和间接警告是警告性言语行为的两大重要类型。直接警告会带有施为动词,警告的方式直接、语气强烈,容易引起交际冲突。间接警告不含施为动词,语气较平缓。间接警告常使用一些策略如:“暗示策略”、“讽刺策略”、“劝说策略”等。从话语结构上看,警告型话语通常可以分为醒示语、辅助语、核心行为语三部分。但警告型话语的结构模式并不是固定的。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它大概有四种类型:只包含核心行为语、包含醒示语和核心行为语、包含辅助语和核心行为语、只包含醒示语。警告性言语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和威胁性言语行为很相似,但它们在构成条件、交际目的以及成功实施言语行为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的实践价值在于通过研究帮助人们更加系统地从理论层面认识警告性言语行为,方便区别与之易混淆的其他言语行为;以及通过对警告性言语行为表达手段、语用策略的研究,可以指导人们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手段,以此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有助于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