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251667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建设已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现实任务,也是在经济活动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丰富与补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西方学者韦伯通过天职观突出了敬业精神在资本主义活动中的价值、熊彼特提出了著名的“创造性破坏”概念倡导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诺斯(1920-2015)则强调了企业家的合作精神,这些学者的研究强调企业家精神是整合生产要素进行创新的稀缺的无形资源,并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关联。
  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企业家精神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社会主要矛盾之变需要企业家更多创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之需,一带一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需要企业家要有更多原创并能展示中国企业家独特的义利观。
  西方学者从理性经济人到文化人的转变给中国企业家精神建设提供了诸多镜鉴,但西方学者如韦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适应商业社会等观点并不合理;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商业实践、包括海外华商,进行过许多伟大的探索,给今天企业家精神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与基础,但在新时代也需要传统商业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论上看,要以爱国敬业为根,由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知有所不为,由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知何所为。从实践上看,要打造一个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总摄,以祖国复兴为目标激励、建设积极自信的国内外商业环境,以示范引领加强企业家自身建设的三位一体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
其他文献
在中国,政治关联现象普遍存在于上市企业。政府官员常常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现阶段,中国的市场体制还没有建立健全、法制体系和产权保护机制等方面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还不够清晰,政治和经济常常互相影响。关于政治关联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学者们得出的结论却有所不同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关联通过帮助企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日益增多,由并购产生的商誉规模也逐渐增大。自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并购商誉的定义及计量方式后,并购商誉与并购商誉带来的经济后果受到了不少的关注。并购作为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一项过程复杂、涉及面极广的投资活动,对企业的经营与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管理层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整个公司
学位
主成分分析是信息压缩领域中多元数据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考虑大数据下主成分回归估计中多重共线性和高维变量所造成的过拟合问题,本文对主成分分析的稀疏化发展进行概述,并提出了在复杂度和准确度均具有更大优势的基于弹性网的两阶段法稀疏主成分分析模型.同时,本文在神经网络的思想下由传统PCA网络引入自编码网络,考虑在非线性表征下进行特征学习的稀疏化研究.  首先,本文通过“方差投影最大化”和“平方误差损失最小
我国现有信用风险评价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输入变量信息重复冗余,既影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估效果,也增加了信用风险评价过程的计算量。第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现有研究主要考虑财务指标,忽略了的非财务指标作用。因此,对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采用稀疏主成分与Logistic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信用风险评价研究。首先,本文提出基
学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困境成为约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和绿色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因此分析我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  本文根据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绿色发展效率指标体系,将传统资源要素投入下的绿色发展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学位
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行命题的观点和理论,形成了习近平知行观。习近平知行观对于扭转社会中各类知行脱节的现象,引领国家的建设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习近平知行观展开研究,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与行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课题和工作。  首先,习近平知行观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思想渊源。在理论渊源上,习近平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想精髓,也吸收了中国传统知
学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中心实现了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顺利转移。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呈现出“发展——调整——再发展”的基本态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多次出现发展过热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定时期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经济发展
学位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陈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关键人物,对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他的计划与市场思想,既能增强我们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认识,进而坚定“四个自信”,也对我们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
学位
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身处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维埃俄国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列宁既是实践上的开创者,也是理论上的先锋。他立足现实,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并存与共处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巩固和推进了苏维埃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本文对列宁“两制”关系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给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提供借鉴
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充分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基础上,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实际及其城乡对立的矛盾问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对立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主张通过消灭城乡对立的根源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这些科学理论不仅闪耀着不可磨灭的理论价值和真理光辉,而且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解决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