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过程研究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研究各种翻译问题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部分学者尝试将眼动仪应用到翻译过程研究,以此来揭示翻译认知过程。然而,关于不同翻译方向中翻译认知资源分配变化的研究屈指可数。基于此背景,通过分析眼动仪、屏幕记录、反思性访谈、问卷获取的量性与质性数据,本实证研究旨在研究翻译过程中不同翻译阶段,译者在汉译英与英译汉两种不同译语方向中信息加工模式即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的差异,以揭示译者翻译任务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及认知资源分配,深化对翻译过程的了解。本研究属于跨学科探索性研究,借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对比了翻译过程中译者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在不同翻译方向中的差异,拟回答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译者在汉译英与英译汉翻译过程中进行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时存在哪些差异?(2)译者在不同翻译方向中进行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时存在的差异对翻译质量有何影响?(3)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译者在不同翻译方向中进行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时产生差异?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学生译者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都较英译汉多,这表明译者进行汉译英翻译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从翻译的各个阶段来看,在翻译转换阶段,学生译者在汉译英翻译过程中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都较英译汉多,但在阅读与修改阶段其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均少于英译汉。这表明译者汉译英的翻译转换阶段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而译者在英译汉过程中,阅读与修改阶段需要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2)从翻译质量来看,学生译者汉译英的质量较英译汉的质量高。整体来看,高质量组的学生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皆少于低质量组,这表明,译者译文质量的高低与其控制加工及自动化加工的多少并不成正比。从英译汉来看,高质量组在转换与修改阶段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少于低质量组,但其阅读阶段的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较多;从汉译英来看,高质量组在转换与修改阶段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少于低质量组,但其翻译转换阶段的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多于低质量组。这表明,学生译者需要分配足够的认知资源用于英译汉原文理解以及汉译英文本生成。(3)译者在不同翻译方向中进行自动化加工与控制加工时产生差异的因素除了译者双语水平差异之外,其翻译实践及态度、翻译转换不对称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