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酰氧化酶LOX在骨关节炎软骨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wy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节软骨作为人体膝关节的应力传递组织,在日常生活和竞技运动时承受和传递力学负荷,并减少和缓冲股骨和胫骨的震动和冲击。研究显示,当膝关节过度运动、负重或受到严重创伤时,软骨组织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损伤、破坏,继而引起组织反复炎症和疼痛,从而引发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现象成为常态,OA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55岁以上人群中高达80%。OA是一种累及软骨、骨和骨下骨的退行性疾病,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被誉为“头号致残疾病”。OA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目前对OA病变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确,且也缺乏彻底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无法阻止OA病变发生。近来的研究表明,赖氨酰氧化酶家族是一类能够交联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氨氧化酶,在软骨组织结构重塑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被认为是软骨组织工程和再生修复的潜在靶点。然而,由于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功能的多样性,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了通过操纵外源性生长因子增加LOX的表达可促进组织的快速愈合,但目前研究仍有不足,亟待深入。因此,进一步探究LOX在O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干预机制,对于探索OA治疗中有效的潜在靶点及机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临床价值。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检测和评估LOX对OA疾病的生物学调控,并构建体内OA模型以探讨其减缓OA疾病的作用,以期为OA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转化提供理论依据与科学参考。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体内动物和体外细胞实验为基础,探明LOX在OA病变中的调控作用为验证LOX在正常软骨组织与OA软骨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本文构建了在体OA模型,并检测了OA软骨组织和正常软骨组织中LOX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OA软骨组织中LOX表达显著下调,并伴随着软骨形态松散、软骨完整性破坏。此外,为了检测分析LOX在OA软骨细胞和正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采用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15%的力学拉伸(损伤性力学刺激)处理软骨细胞来构建体外OA模型。结果发现,炎症因子和损伤性力学刺激均显著性减少软骨细胞中LOX的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为了验证LOX失活后软骨组织的变化情况,在不影响二型胶原和聚蛋白聚糖合成的前提下,本文使用LOX特异性抑制剂β-氨基丙氰(BAPN)抑制LOX后发现,关节软骨力学特性降低,软骨形态松散,软骨基质丢失破坏。由此说明LOX的活性在关节软骨病变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LOX对OA疾病生物学表型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为验证LOX在OA疾病生物学表型调控中的作用,首先检测外源添加LOX蛋白对炎症因子TNF-α诱导下的软骨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和炎症响应以及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TNF-α处理后软骨细胞的MMPs、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Ⅱ型胶原和聚蛋白聚糖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降低,同时细胞凋亡增加。LOX处理后显著降低了TNF-α诱导的软骨细胞中MMPs和IL-1β的高表达,提高了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活性,减缓了软骨细胞的凋亡。这表明LOX不仅可以逆转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停滞和细胞凋亡,还可以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炎症响应。为了探索LOX调控炎症的信号通路,采用转录组测序手段分析和富集LOX参与炎症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并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验证了相关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结果发现,共有的16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高富集于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显示,LOX通过STAT3的去乙酰化作用抑制NLRP3进而调控炎症反应。(3)外源性LOX抑制炎症反应延缓骨关节炎发病进程为在体验证LOX干预延缓OA发生发展的作用,首先采用前交叉韧带横切方法构建大鼠在体OA模型,并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q PCR及WB等方法,评估了LOX延缓OA疾病的作用。结果显示,对照组关节软骨形态正常,OA组关节软骨厚度减小,形态不规则。但是,LOX治疗组的关节软骨厚度明显更大。与对照组相比,LOX治疗组的软骨磨损状态与OA组相比较轻,软骨基质区域明显增大,半定量结果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与对照组相比,OA的组织学评分有显著差异,而LOX治疗明显改善了软骨病变,组织学评分与OA组也有显著差异。这表明LOX表现出显著的OA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结果表明LOX能够保护软骨细胞免于炎症刺激引起的损伤。在炎症条件下,LOX对软骨细胞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软骨细胞的凋亡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活性和增殖能力得到有效恢复。同时,炎症刺激引起的MMPs和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并且软骨细胞的ECM能够有序合成。不仅如此,在动物水平上进行验证后得到相似的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OA发生、发展和干预的机制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视角参考。
其他文献
神经调控是研究神经活动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一种技术,也是认识脑功能、干预脑疾病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神经调控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刺激、磁刺激、光刺激、机械刺激等,其各具优缺点,而具有微创、高时-空分辨率特点的调控方式是神经调控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近红外激光(near-infrared,NIR)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调控中,且被证实具有非接触和作用范围可控等优点。研究已证实NIR通过激光与组织的热作用既可以直
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安全性差、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人们对先进储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设计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新型可充电池体系。近年来,以Zn、Al、Mg为负极的多价阳离子可充电池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可充镁电池具有低成本、高理论体积比容量(Mg 3833
核苷类似物是一类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和细菌或真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但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发展高效低毒的新型核苷类药物仍是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热点。芳基三氮唑核苷类似物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化合物,发展基于芳基三氮唑核苷结构的新型核苷类似物是获得活性候选化合物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工作中发展了三类新型的芳基三氮唑开环核苷类似物,结构如图1所示。图
集中供冷系统由于其节能性、环保性、消减电网负荷、节省公共区域面积、美化建筑外观等优点,正越来越多的成为当前大型公共建筑采用的一种制冷形式。集中供冷系统主要包含能源站、蓄冷、空调末端等主要设备。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节能运行,需要设计并运行高效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然而当前集中供冷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架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控制架构面临系统建模困难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当前相关研究主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西部地区延伸。我国西部地形起伏度大,公路、铁路面临大量隧道的建设,其中不乏长大隧道和螺旋隧道。当两地之间海拔高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螺旋隧道降低两地之间公路的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同时,螺旋隧道还可以在较短距离内爬升较大的高度,有效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山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然而,螺旋隧道特殊的线型使得施工区域污染物扩散和运移不
常规水处理流程通常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步,絮凝是其中重要一环。絮凝处理效果很大程度影响后续的处理工艺和出水水质。近年来,随着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领域对高性能、高效率和多功能的絮凝剂的需求日益增长。絮凝剂的杀菌作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絮凝剂的杀菌过程、杀菌机理、杀菌效果和杀菌广谱性有待深入探究。此外,絮凝后对水体中细菌种类的高效、准确识别也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首先研究无机混凝
氨,作为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化肥,而且也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氢能源载体。从经济发展与人类科技进步的角度考虑,开发绿色高效氨合成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电化学固氮合成氨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氮气和水)、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洁净的电能作为该技术的驱动力,能够很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相兼容,有望实现分布式、模块化合成氨。然而,当前限制该技
冲击载荷是机械系统和武器装备长期面临的技术难题,而传统的被动缓冲器通常是利用横截面积可变的节流小孔产生阻尼力来吸收冲击能量,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被动缓冲器只能对某种特定的冲击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多工况的冲击问题。磁流变技术的出现为自适应缓冲器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然而,以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fluid,MRF)作为控制介质的磁流变缓冲器(MR
覆冰对输电线路绝缘子电气外绝缘特性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冰面交流电弧特性、数学模型和人工覆冰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进行大量研究,但研究冰面交流电弧特性的电弧长度较短、自然覆冰绝缘子交流闪络特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结合我国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需求,在大型多功能人工气候室系统地开展了不同电弧长度(10~60 cm)的交流电弧特性研究;在雪峰山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了自然
化学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离不开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研究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的反应机理,而动力学理论模拟则是从微观层次上研究反应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运用动力学方法对三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理论模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动力学相关信息,从而帮助人们从微观层次上更进一步地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本文的第一个反应体系是OH+H2O反应。OH+H2O→H2O+OH这一对称性反应,在大气化学、燃烧化学、星际化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