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固氮催化剂的原子级结构调控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作为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化肥,而且也被认为是未来理想的氢能源载体。从经济发展与人类科技进步的角度考虑,开发绿色高效氨合成技术至关重要。近年来,电化学固氮合成氨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丰富(氮气和水)、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外,洁净的电能作为该技术的驱动力,能够很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相兼容,有望实现分布式、模块化合成氨。然而,当前限制该技术发展的瓶颈是反应效率太低(产氨速率和法拉第效率),主要原因在于N2分子较高的稳定性以及竞争的析氢反应。因此,设计开发高效、稳定的固氮催化剂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基于此,本文从电化学固氮反应机理入手,通过对催化剂原子级结构调控,系统开展了“阳离子Mo空位”在增强固氮活性中的关键作用、“低配位台阶原子”助力固氮反应效率的提升以及精细的“核壳效应”优化固氮反应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利用氧化硅和氧化钼转变为氮化物的反应条件差异以及O、N元素电负性的不同,采用简易化学刻蚀-牺牲硬模板剂的策略,向Mo N纳米晶表面引入阳离子Mo空位,制备出锚定于多孔氮碳基底的Mo N纳米晶材料(MV-Mo N@NC),并将其首次应用于电催化氮气还原反应(e NRR)研究。与前期文献报道的阴离子空位e NRR催化剂相比,MV-Mo N@NC催化剂具有优异的e NRR活性,最大氨产率达76.9μg h-1 mg-1cat.;同时该催化剂展现出较高的法拉第效率(6.9%)和电化学稳定性。此外,采用15N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MV-Mo N@NC在催化N2转换为NH3的过程中遵循Mars-van-Krevelen(Mv K)反应路径。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出Mo N表面阳离子Mo空位的存在不仅可以改变与之相连N原子的电子结构,加速其质子化进程,而且能够有效地提升基元决速步骤的反应速率,使整个反应的能垒由1.40 e V降低至0.61 e V,显著提升了e NRR活性。(2)采用独特的等离子体辅助煅烧与牺牲硬模板剂相结合的策略,创制出具有丰富表面台阶原子的Ir P2纳米晶且均匀锚定于氮磷共掺杂的蜂窝状多孔碳膜(Ir P2@PNPC-NF)。基于该新型材料高活性低配位台阶位点和3D蜂窝状大孔的优势,Ir P2@PNPC-NF展现出更优异的e NRR性能:当驱动电压为-0.2 V vs.RHE时,氨产率高达94.0μg h-1 mg-1cat.;当驱动电压为-0.1 V vs.RHE时,法拉第效率高达17.8%。理论模拟结果显示,该材料优异的e NRR性能主要归因于低配位台阶面(313)比平台面(111)更有利于吸附/活化N2分子,在降低e NRR反应势垒、提高反应活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竞争的析氢反应(HER),巧妙地平衡了e NRR和HER的关系。此外,该等离子体辅助煅烧策略对于构建其它具有低配位台阶原子的高熔点贵金属磷化物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3)通过精准的氮化时间控制,合理构建出一系列表面氮化壳层厚度可控的2D多孔核壳V2O3/VN纳米筛材料,并首次研究了核壳效应对e NRR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随着氮化壳层厚度的增加,该核壳材料的e NRR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其中氮化时间为2 min的样品V2O3/VN-2的性能最优(驱动电压为-0.4 V vs.RHE时氨产率最大为59.7(?)g h-1 mg-1cat.,驱动电压为-0.2 V vs.RHE时法拉第效率最大为34.9%)。进一步引入粗糙因子(RF),对所构建样品在不同电压下的氨产率进行了归一化校正,并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本征活性。通过研究发现,在同一电压下,这些样品的本征活性依然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揭示出只有合适的核对壳调控作用,2D多孔V2O3/VN纳米筛才具有最好的e NRR性能。此外,连续的八次循环测试和长时间的恒电压测试共同证实了V2O3/VN-2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结合15N同位素标记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催化过程遵从Mv K反应路径。综上,基于对电化学固氮反应过程的理解,合理地提出精细化调控高效催化剂的设计思路,无论是产氨速率还是法拉第效率,其e NRR性能均得到了明显提升。本课题的实施对新颖高性能e NRR催化剂的开发以及固氮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数字化岩石分析-数值模拟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于岩石物理、力学、水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研究、破裂机理研究和微观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如建筑物微观力学特性和可靠度研究、爆破过程中岩石损伤模拟、页岩气开发过程的裂纹扩展和页岩气微观运移机制研究。数字化岩石分析-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如孔隙率和渗透率),并且可以定量地分析孔隙尺度变量对岩
集值优化是优化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经济学、变分包含、优化控制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集优化是集值优化的一个新分支,近年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类广义集优化问题。该优化问题中的集序关系由一类特殊的共同放射集诱导得到,不一定是预序。首先,引入了广义集优化问题和相应的广义向量集值优化问题的各种极小(大)解的概念,并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广义集优化问题相应解集闭的充分条件和下半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袤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在室温下缺乏足够的滑移系,变形孪生在合金塑性变形以及加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影响合金强度、塑性、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刻、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孪生行为,包括孪晶的长大机制、孪晶界面结构以及演化机制、变形孪晶与晶体缺陷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及孪晶的形核和长大特征,将为优化合金结构、
当前,有害藻类水华时有发生,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藻类有机物也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对水厂的正常运行与水质安全影响极大。超声波辐射是一种有效提高藻细胞去除效率的方法,可产生多种物理和化学效应抑制藻类细胞的活性、破坏藻类细胞的结构。然而,在藻细胞灭活和破碎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遭到破坏,会有大量的胞内有机物释放到水体中,改变水体中有机物特性,干扰混凝等水处理工艺的除藻效能
神经调控是研究神经活动如何影响大脑功能的一种技术,也是认识脑功能、干预脑疾病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神经调控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刺激、磁刺激、光刺激、机械刺激等,其各具优缺点,而具有微创、高时-空分辨率特点的调控方式是神经调控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近红外激光(near-infrared,NIR)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调控中,且被证实具有非接触和作用范围可控等优点。研究已证实NIR通过激光与组织的热作用既可以直
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安全性差、高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人口增长,人们对先进储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设计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新型可充电池体系。近年来,以Zn、Al、Mg为负极的多价阳离子可充电池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可充镁电池具有低成本、高理论体积比容量(Mg 3833
核苷类似物是一类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和细菌或真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但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带来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发展高效低毒的新型核苷类药物仍是药物发现领域的研究热点。芳基三氮唑核苷类似物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化合物,发展基于芳基三氮唑核苷结构的新型核苷类似物是获得活性候选化合物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工作中发展了三类新型的芳基三氮唑开环核苷类似物,结构如图1所示。图
集中供冷系统由于其节能性、环保性、消减电网负荷、节省公共区域面积、美化建筑外观等优点,正越来越多的成为当前大型公共建筑采用的一种制冷形式。集中供冷系统主要包含能源站、蓄冷、空调末端等主要设备。为了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节能运行,需要设计并运行高效稳定的自动控制系统。然而当前集中供冷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控制系统架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种控制架构面临系统建模困难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当前相关研究主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向西部地区延伸。我国西部地形起伏度大,公路、铁路面临大量隧道的建设,其中不乏长大隧道和螺旋隧道。当两地之间海拔高差较大时,可以通过螺旋隧道降低两地之间公路的坡度,提高行车安全,同时,螺旋隧道还可以在较短距离内爬升较大的高度,有效的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为山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然而,螺旋隧道特殊的线型使得施工区域污染物扩散和运移不
常规水处理流程通常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四步,絮凝是其中重要一环。絮凝处理效果很大程度影响后续的处理工艺和出水水质。近年来,随着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领域对高性能、高效率和多功能的絮凝剂的需求日益增长。絮凝剂的杀菌作用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絮凝剂的杀菌过程、杀菌机理、杀菌效果和杀菌广谱性有待深入探究。此外,絮凝后对水体中细菌种类的高效、准确识别也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首先研究无机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