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苜蓿2个抗逆相关HD-ZIP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源异形域-亮氨酸拉链(HD-ZIP)是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的非生物胁迫响应以及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HD-ZIP I亚家族主要与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相关。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国际上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优质饲用牧草,具有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环境适应性较强等优点。蒺藜苜蓿是苜蓿研究中的模式植物,因其为二倍体、基因组较小、生长周期短、种子产量高、易于遗传转化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目前关于蒺藜苜蓿中HD-ZIP基因家族分析及抗逆功能方面的报道较少。
  本文主要从全基因组水平对蒺藜苜蓿中HD-ZIP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数据对其在不同组织、以及干旱和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针对HD-ZIP I亚家族中MtHDZ35与MtHDZ50基因,对其在干旱和盐碱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在蒺藜苜蓿中鉴定出52个HD-ZIP(MtHDZ1-MtHDZ52)基因。通过MtHDZ蛋白全长序列构建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进化树,将MtHDZ蛋白划分为I-IV四个亚家族。对MtHDZ的基因结构和蛋白的保守基序分析表明I与II亚家族结构较为简单,III与IV亚家族结构较为复杂,各亚家族之间基因结构及保守基序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Phytozome中MtHDZ基因的注释信息将51个MtHDZ基因定位在8条染色体上,18个基因(9个旁系同源基因对)位于染色体重复大片段上,表明苜蓿HD-ZIP家族的扩增主要与染色体片段重复有关。旁系同源基因对的非同义替代率与同义替代率的比值(Ka/KS)介于0.096-0.502,表明纯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在蒺藜苜蓿HD-ZIP基因家族的进化中起主要作用,旁系同源基因分化时间约为47.53至90.98百万年前。利用PLACE在线工具,分析MtHDZ I与II亚家族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发现其中大多数顺式作用元件与光照响应相关,I亚家族中鉴定出多个与干旱胁迫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II亚家族中更多鉴定出极端温度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蒺藜苜蓿基因表达谱网站(MtGEA)的基因芯片数据,对苜蓿HD-ZIP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和器官,以及干旱或盐胁迫处理的幼苗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MtHDZ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另一些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在不同生长阶段受到盐胁迫处理后,20个MtHDZ基因表现出显著升高或抑制的表达模式,14个MtHDZ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中表现出不同的升高或降低的表达模式。此外,许多旁系同源基因的在不同组织以及干旱、盐碱下的表达模式不尽相同,表明其功能或许已产生了分化。为验证基因芯片结果的可靠性,选取了9个MtHDZ I家族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了其在盐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盐处理下9个MtHDZ I家族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表达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接下来对拟南芥中响应干旱等胁迫的AtHB13的直系同源基因MtHDZ35和MtHDZ50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酵母单杂交试验结果表明MtHDZ35和MtHDZ50均具有转录激活能力,且其转录激活域均位于多肽链C端。通过qRT-PCR分析了MtHDZ35和MtHDZ50基因在干旱胁迫以及ABA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表明在干旱胁迫下MtHDZ50与MtHDZ35表达量显著上升,在ABA处理下MtHDZ35表达量显著下降,MtHDZ50表达量显著上升。构建了两个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进行功能分析,已获得MtHDZ50过表达的纯合转化株。分析了MtHDZ50过表达株系在ABA响应、盐胁迫、模拟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率和根伸长情况,结果表明MtHDZ50过表达株系在种子萌发过程对外源ABA响应敏感性降低,对模拟干旱处理和NaCl盐胁迫的耐受性显著增强。
  本研究加深了对蒺藜苜蓿中HD-ZIP在抵抗非生物胁迫方面作用的认识,鉴定出了一批干旱和盐碱胁迫响应的后续基因,这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深入揭示苜蓿HD-ZIP基因在响应非生物胁迫途径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并最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提高苜蓿的抗逆性。
其他文献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且具致癌风险的污染物。PAHs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食物链,因此,食品中多环芳烃的痕量分析技术开发至关重要。本文建立了基于双阳性离子液体(DILs)和金属有机骨架(MOFs)两种新型材料的微萃取技术,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肉样和茶汤中的多环芳烃。
  1、鉴于肉样基质的复杂性,我们建立了一种基于双阳性离子液体的简单、绿色和环保的预处理方法(DIL-NME-IMRM)来富集肉类样品中PAHs。双阳性离子液体具有两个活性中心,因此它们的一些理化特性优于常见的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活性氮产生最多的国家,大量的活性氮随着工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进入了河流,使城市内河流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削减水体中氮污染来对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加以改善是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的迫切需求。附着微生物指附着于水体中各种介质表面的所有水生微生物,是一个半稳定的、开放的微型生态系统,广泛的存在于具有大量狭长滨岸带的城市河流中,其所形成的生物-水界面,普遍被认为是有机质降解、生源要素迁移转化的重要场所,同时,在水质监测,生态恢复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含(类)重金属的废水被排放至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环境危害。(类)金属离子在饮用水中大量蓄积,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砷广泛存在于地壳、沉积物和各类岩石中,砷离子经采矿、冶金等过程进入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中。无机砷主要以砷酸根(AsO43-,As(Ⅴ))和亚砷酸根(AsO33-,As(Ⅲ))形式存在,且As(Ⅲ)的毒性远高于As(Ⅴ)。而金属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Cr(Ⅲ)和Cr(Ⅵ)氧化物的形式存在,Cr(Ⅵ)可以被还原成Cr(Ⅲ),生成的Cr(Ⅲ)很容易形成沉淀,且
微塑料的定义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颗粒或纤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分为(1)初级微塑料,主要来自化妆品微珠、清洁产品中的磨砂颗粒和工业生产中的原生树脂颗粒;(2)次级微塑料,由于长时间的紫外辐射照射,潮汐、波浪和水力搅动等物理剪切力的作用下,从大块的塑料垃圾上分解剥离下来。由于微塑料易于被动物摄食而可能对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其进入环境后的归趋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微塑料的鉴定检出和后续的监测方法。
  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尺寸范围大(包括毫米级,微米级甚至纳米级)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症是高血糖,并伴有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在2015年已增加到4.22亿,到2045可能增加至6.93亿。因此,早期精准检测患者血清葡萄糖浓度对糖尿病现场分析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比色法,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法等已用于高效检测血清葡萄糖。其中,基于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的比色法由于其检测时间短,检出限低和灵敏度高而被广泛用。但是,该方法需要使用天然过氧化物酶,使其成本高,
目的:
  本研究对多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黑质和全血芯片数据集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与之有关的差异基因及其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分子信号通路和基因互作网络,并筛选在黑质和全血中存在的共同差异基因,获得在全血中可能参与PD的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并用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候选基因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发现PD的病理通路特别是发现可能与PD的发生有关的在血中候选生物标志物。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我们检索GEO数据库的基于黑质和全血转录组微阵
研究目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终生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早发性的社交、运动和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诊断标准,2012年的统计报道全球ASD的患病率已达到1%-2.6%,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8(Chd8)是SNF2家族ATP依赖的染色质重塑蛋白,位于14q11.2区域,并与β-catenin结合发挥其在染色质重构中的功能。在对ASD相关基因进行外显子测序等分析发现,chd8基因与ASD具有高相关性,被确认为ASD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chd8异常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由于近十几年全球范围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推广,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HIV)处于慢性感染的状态。尽管一部分PLHIV在接受ART后,体内病毒的复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与普通人群
目的:
  普拉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目前的研究表明它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镇痛、抗炎功能。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普拉洛芬能够用于治疗结肠炎症。炎症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结肠癌患者都有长期反复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史,病史大于30年的炎症性肠病患者中20%以上发生结肠癌。本文旨在研究普拉洛芬是否能够用于结肠炎的治疗以及结肠癌的预防,并阐明其分子机理,为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及炎症相关结肠肿瘤的预防提供新方案。
  方法:
  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细胞氧化应激,饮水中加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母系遗传性视神经疾病,患者常为青少年,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主要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缺失。LHON的发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大多数LHON患者线粒体基因组存在点突变,使得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其中三个原发线粒体突变,MT-ND13460G>A、MT-ND411778T>C和MT-ND614484T>C,约占据了LHON患者线粒体突变的90%,此外,其他修饰因子(核基因、线粒体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