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及其翻译——以《围城》英译本为例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y2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致力于探讨语用模糊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及其翻译。“语用模糊”这一概念首先于1983年由利奇提出,自1990年由何自然引入国内以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创作方法。语用模糊翻译研究综合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以及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于特定语用目的而采用模糊语言或清晰语言传达模糊的言外之意。语用模糊研究一直以来被归入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下,用于分析言语交际中的“模糊其辞”,分析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及其翻译的论文和著作目前不多。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翻译是涉及原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一种三元交际。文学作品存在多种形式的语用模糊,不仅见于人物言语当中,从原作者的角度来看,对于作品中的其他描写部分,也会采用一些修辞手段或一些句法、词汇手段传达一些模糊的意境和美感。比起模糊语言的翻译,语用模糊翻译更加注重语用模糊的效果。因此这一翻译过程更多考虑怎样在传达最佳语用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转换模糊的语言形式。以上两方面原因,构成了本论文选题的依据。  本论文采用文献回顾及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写作者和对话双方的角度,在参考现有各位学者相关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以《围城》为语料,对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现象进行具体定义以及较详细的分类。通过对模糊类型的翻译转换方式的分析,比如模糊语音、模糊词汇、句法和文化层面的对等方式处理,最终总结出文学作品中语用模糊翻译应该遵循语用等效的原则。为了达到语用等效,可以采用直译、解释性翻译、直译加注释和省略译法。其中直译加注释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文化背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保留原文中的模糊形式。另外,语用等效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因此在语用翻译中也不存在绝对的、唯一的译本。与此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语境在语用模糊翻译中的作用以及语境条件考虑不充分时产生的语用失误,即误译现象的解决途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语用模糊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翻译也是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一定尝试,为完善翻译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西方的不断交流促进了全球影视产业快速发展,字幕翻译作为沟通的媒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影视作品也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的手段。正因如此,在跨文化的字幕翻译
艾丽斯·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就其地位和影响而言,“默多克之于20世纪小说犹如乔治·艾略特之于十九世纪小说”,“其显赫地位当代英国小说家
CFPL第四赛季总决赛在上海风云电竞馆开打,比赛双方是AG百事时空战线对阵倾城电竞——一对彼此非常熟悉又非常尊敬的对手。第一场比赛双方在爆破模式潜艇上开打,一开场双方的火药味就非常浓,你一个精彩的击杀,我就还你一个漂亮的反击,辽宁倾城开场打的很冷静,而AG则及时调整着战术,双方你追我赶一直僵持到 9:9,第一场就打到了加时。加时上半场,倾城非常的凶,连续刷屏三次直接打到了4:1,气势非常足。70K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文学也由单一的创作手法向多元化发展。在苏联时期已存在多年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渐渐由地下
随着国际经济和信息工业的发展,世界逐渐发展成一个“地球村”,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其交流层次也越来越细。新闻翻译在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国家间的相互沟通理
学位
埃德温·哈里森·卡迪在《平日之光:美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中称《国王的人马》为“第一个后现代小说”,这为该小说的阐释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后现代视域下研究和阐释该
小说家A..S拜厄特是英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当今英国社会很有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A.S.拜厄特十分关注西方女性历史,对妇女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占有》是
“言说”是指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表达的具体活动。本文结合人类日常生活体验,对英汉语中伴有“物理性发音方式”的言说动词进行搜集与整理,主要探讨这两种语言中此类动词在语义
阿诺德·贝内特(Arnold Bennett, 1867-1931)是英国爱德华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凭借其“五镇”系列小说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五镇的安娜》的创作始于1896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