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与救赎——精神生态视域下的默多克小说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丽斯·默多克是英国战后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就其地位和影响而言,“默多克之于20世纪小说犹如乔治·艾略特之于十九世纪小说”,“其显赫地位当代英国小说家无人可比”。目前国内外对默多克的研究已为数不少,本文从精神生态角度切入,以默多克的八部作品为文本,通过分析得出艾丽斯·默多克的小说中有着对现代人精神失衡现状的深思。  根据精神生态相关理论,结合鲁枢元教授在其《文艺生态学》中的观点,在默多克的作品中,现代人的精神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精神的真空化”和“行为的无能化”,而“精神真空化”在默多克的作品中又具体表现为自我的迷失、信仰危机和生活的无意义,“行为的无能化”又包括行为的无助和自我的囚禁。人们的精神失衡现状造成了个人生活的失序,在失衡人物苦苦挣扎的过程中又无意造成了他人的牺牲,人无法面对自己,无法与自己沟通,也无法与他人沟通,人的存在呈现出一种疏离状态,最终的后果就是社会生态失衡。造成这些现象和后果的原因既有个人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默多克在其作品中不仅描绘了精神生态失衡的世界现状,还从侧面指出了解决途径,结合其哲学著作《善之国土》以及小说作品和她在各个大学的演讲可以看出人类精神达到和谐状态的途径为“爱、善和交流”。  由于默多克本身还是一位哲学家,所以她的作品有一定的厚重性,因此透悟她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有一定难度,笔者由于社会经历尚浅,在理解上深度不够,加之目前国内基本上没有运用精神生态理论对默多克作品进行研究的先例做参考,本文分析定有欠缺之处,但希望本文能对今后的默多克研究有一定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分析12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准确率和反应时来验证认知教学法对教授英语多义短语动词的有效性。本研究受试为60名英语专业大三本科生和60名英语专业研
佛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
语码转换是在双语或多语社区的日常交际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它是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发展,语码转换也频繁的在中国这样的单语社区中发生。因此,很多的
武威市认真总结和借鉴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
随着“文化转向”在翻译界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翻译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从而导致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在女
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是20世纪中期自白派诗人中最年轻而又最具有艺术天赋的一位女性,她的诗歌充满了愤怒、绝望、死亡、精神错乱和自我毁灭,尤其是她对自杀超乎寻常
《农村大市场》由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产品交流交易中心参与主办,遵循“解读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产业”的宗旨,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宣传报道,内容丰富、信息
本文基于北大古今汉语语料库、赫尔辛基语料库、美国近当代英语语料库、英语国家语料库等权威语料,从历时与量化角度聚焦考察汉英语“五脏”多维空间隐喻类型、历时认知次序及
近年来,涉及职教领域的教育政策的大量颁布和教育经费的逐渐增加已经成为明显趋势,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全球一体化倾向以
近年来,中西方的不断交流促进了全球影视产业快速发展,字幕翻译作为沟通的媒介,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影视作品也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的手段。正因如此,在跨文化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