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南地区是天然气藏一个重要的勘探潜力区,而该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又是重要的储层分布层位。虽然前人已经开展了部分储层研究工作,但未充分考虑储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且研究程度有待加深。因此,研究该区灯影组沉积和储层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本文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和层序地层学等作为理论指导,以研究区震旦系灯影组实测剖面、钻井及总结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结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分析,对川东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地层层序、沉积相、储层特征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如下认识:(1)通过对研究区实测剖面、钻井的岩性特征及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对灯影组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共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SQ4-SQ7),除SQ4层序只识别出高位体系域(HST)外,其余三级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2)根据对研究区灯影组地层沉积特征,在灯影组内共识别出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台缘斜坡相和陆棚相。局限台地相主要由潮坪亚相、潟湖亚相、台内浅滩亚相和台内洼地亚相组成,其中潮坪亚相和台内浅滩亚相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亚相类型;台地边缘相主要由台地边缘浅滩亚相组成。(3)通过对研究区灯影组地层宏观和微观储层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储层相关云岩类型丰富,包括了藻云岩类、颗粒云岩类和晶粒云岩类。储层空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类,宏观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型、岩溶型及溶孔型三类;微观储集空间包括裂缝、溶缝、粒内溶孔、晶内及晶间溶孔、微晶白云石间微孔、晶间孔和粒间溶孔等。物性分析结果显示川东南地区灯影组孔隙度分布在0.58%-8.35%之间,平均1.83%;渗透率在0.000039-4.4281×10-3μm2之间,平均0.1031×10-3μm2;反映灯影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为低孔低渗型。(4)通过研究,认为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的控制因素多样,对其中的沉积、层序、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等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沉积对储层的控制主要表现不同的沉积相区其孔隙度和渗透率略有差别,总体上滩相颗粒白云岩或藻粘结白云岩物性稍优于泻湖相微-粉晶白云岩物性;层序对储层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溶孔及岩溶发育层段的控制,即溶孔型储层主要形成于高位晚期,或者高位期储层物性好于低位体系域,同时,层序的顶部也是形成表生岩溶储层的重要层段;成岩作用中溶蚀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最明显,主要通过岩溶作用和埋藏期热液蚀变作用形成和改良储层;构造对储层的影响主要通过控制裂缝盒表生岩溶的形成以及热流体通过断裂构造对储层的改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