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Ⅰ)通过基因枪遗传转化法轰击小麦未成熟胚,获得携带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的转基因小麦,对T0和T1代转基因小麦植株的条锈病抗性进行了研究。(Ⅱ)根据己知抗病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分离克隆小麦NBS-LRR类基因同源序列,获得三条与已知抗病基因同源的序列,并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了这三条序列的时空表达情况。(Ⅲ)建立了苦荞的植株再生体系及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对获得的再生植株和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芦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Ⅰ.以预培养3-4d的冬小麦品种西农88、宝丰7228、黑小麦、盐2、80101T、甘麦、西农1376和西农8727开花受粉8~15d后的未成熟胚(大小为0.8~1.5mm)为材料,利用基因枪(型号:PDS1000/氦气)将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小麦未成熟胚盾片组织。转化过程中一共采用了三种质粒组合,质粒pYA024(含有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和选择标记基因npt Ⅱ)轰击的小麦未成熟胚转至附加150mg/L硫酸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分化;质粒组合pARN6+pDB1(前者含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后者含β-葡糖苷酸酶基因gus和选择标记基因bar)和pBAB3(含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pDB1轰击的小麦未成熟胚转至附加2mg/L除草剂PPT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和分化。小麦未成熟胚在经过轰击、筛选和分化后,获得5株再生绿苗。PCR和South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5株再生植株中4株为阳性,其中质粒pYA024轰击后获得1株,质粒组合pARN6+pDB1轰击后获得1株,质粒组合pBAB3+pOB1轰击后获得2株,平均转化频率为0.30%。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转化频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西农88的转化效果最好,转化频率可达1.38%;其次是宝丰7288,转化频率为0.59%;甘麦的转化频率为0.49%从西农1376、黑小麦、盐2、80101T和西农8727没有获得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小麦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与对照相比T0代转化植株的分蘖数、株籽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节间数等均无叫显变化。田间抗条锈菌实验结果表明,西农88T0和T1代转基因小麦的抗病性最好,为近免疫性,宝丰7228和甘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