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孢短芽孢杆菌及其抑菌产物Brevibacillin的鉴定及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tai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同时由于一些天然抗菌肽的耐受性较差和抑菌谱较窄等问题,我们亟待发现新的抗菌肽来缓解这些问题。侧孢短芽孢杆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能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在土壤、淡水、海水、昆虫体内、植物表面等环境中都有发现。侧孢短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包括抗菌肽和各种不同功能的酶。其中抗菌肽是由一类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低分子多肽,其在食品加工与存储,农业生物防治及药品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沙门氏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全球每年因沙门氏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位居细菌性中毒事件首位,全球每年超过1亿人感染,我国每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有70%~80%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研究抗菌肽对沙门氏菌的作用机制,为抗菌肽在食品保鲜中或在医药的应用中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抑菌效果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并对其抑菌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以及鉴定,检测了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稳定性和耐受性。最后探究了抑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土壤中筛选到了一株侧孢短芽孢杆菌,命名为fmb70。对其进行了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的初步筛选,得出了最佳发酵培养基-Luria-Bertani培养基,最适发酵条件——30℃,摇床转速180 rpm,培养时间24 h。经过抑菌实验,发现它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2、通过正丁醇萃取、Sephadex LH-20柱层析、半制备液相分离,得到纯度高于90%的两种抑菌物质,对它们进行MS及MS/MS分析,得出分子量和氨基酸序列,其中一种抑菌物质确定为抗菌脂肽brevibacillin(MW1583.75 Da),另一种新发现的脂肽命名为brevibacillin V(MW1570.12 Da)。它们都由13个氨基酸和含有6个碳的脂肪酸链组成。带有一个鸟氨酸和两个赖氨酸,属于阳离子抗菌脂肽。3、探究了 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的pH和热稳定性及其在脱脂牛奶中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热稳定性极好,在100℃下一小时活性没有损失。在pH为3和9时有一定的活性损失,在3-9之间,活性较为稳定。同时两种脂肽的溶血活性低,在512 μg/ml的浓度下,溶血率均低于10%。在脱脂牛奶中模拟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表明16μg/ml的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可以有效抑制脱脂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64μg/ml的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可以有效杀死脱脂牛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4、研究了 brevibacillin 和 brevibacillin V对Salmonella typhimurimu CICC 21493的抑菌机理。LPS、Mg2+和Ca2+的添加部分消除了 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抗菌活性,这表明这两个阳离子脂肽可以与LPS结合并取代LPS网络上的二价阳离子。NPN荧光染料摄取实验和ET ELISA kit结果表明随着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的浓度增加,部分LPS会逐渐释放到环境中,导致外膜渗透性的增加。钙黄绿素完全从脂质体中渗出和DiSC3-5从细胞质膜中释放,这表明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可能通过地毯模型破坏细胞质膜。这些结果表明,brevibacillin和brevibacillin V通过膜损伤发挥其抗菌活性,膜损伤是浓度依赖性的外膜渗透性,浓度在64-256μg/mL,细胞质膜的损伤性浓度低至4 μg/mL。
其他文献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家族是古老的细胞因子家族,在炎症和宿主防御中起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哺乳动物中IL-17家族成员已鉴定到IL-17A~IL-17F 6个成员。IL-17家族成员均具有四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链内二硫键。在硬骨鱼类中,除了 IL-17E没被发现外,已鉴定有IL-17A/F1、IL-17A/F2、IL-17A/F3、IL-17C、IL-17
学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于1966年首次在北美火鸡体内发现并分离出来,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生存及发展,是当前全世界流行的主要亚型之一。在我国,H9N2亚型AIV于1994年首次在广东地区分离出来。随后,该亚型病毒在我国大陆的流行范围逐渐扩大,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免疫仍是防控H9N2亚型AIV的主要策略,疫苗株A/
自噬(Autophagy)是当今生物科学领域中研究热点之一。自噬,是由溶酶体的发现者,比利时生物学家Christian-De Duve在1963年的一次溶酶体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自噬源于希腊文,译为self-eating即细胞内出现的自我吞噬现象。广义上的自噬是指大自噬或巨自噬,即从粗面内质网的无核糖体附着区脱落的双层膜包裹的细胞质或细胞器、蛋白等需要降解的成分共同构成的自噬体。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类食用菌,香气宜人,口味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但鲜香菇含水率极高(70~95%),采收之后需及时进行烘干处理。为解决传统热风干燥时间长且干燥条件不稳定容易造成香菇营养成分过度损失的问题,本文在热风干燥的基础上引入微波干燥,旨在获得干燥时间短且营养成分损失少的干香菇产品。此外,香菇的气味也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监测它在干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本文对不同干燥阶段香菇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生姜根腐病是生姜生产过程中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土传病害,主要由腐霉菌、镰刀菌和细菌引起,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减产50%-80%,甚至绝产。在大多数情况下,生姜根腐病发生在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的条件。目前防治生姜根腐病的措施主要是.化学防治,但过多使用化学农药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且会导致病原菌菌株耐药等问题。因此,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科研人员及农药使用人员的共识。2018年
地质高背景农田广泛分布于我国的西南与华南地区,土壤镉(Cd)富集特征与人为来源Cd污染土壤有很大不同,地质高背景农田土壤富集类型多样、成因复杂而且存在大范围农田的稻米Cd超标情况,这严重威胁着稻米质量与人身健康安全。因此,探明不同地质高背景农田水稻Cd的迁移积累机制,能够为地质高背景水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水分管理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农艺调控Cd污染措施,不同水分管理措施能够显著影响稻米Cd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侵染所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病害,是辣椒种植生产上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防治辣椒疫病最常用的还是化学防治,但是随着化学农药大量使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生物防治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在防治辣椒疫病上有着广泛前景。地衣芽孢杆菌BL06(NCBI 中 GENBANK登录号为Bacillus liche
学位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体的条件致病菌,淡水养殖鱼类和野生鱼类均可感染,引发急性出血性败血症,造成大量死亡,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应激是水产养殖业不可避免的因素,也是水生动物致病菌暴发的重要诱发因素。宿主在应激下产生大量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等,病原菌能够识别这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