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生物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和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关键材料,主要的创新点和结论如下.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聚合物、增塑剂和无机纳米粒子等对复合电解质体系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溶液浇注-浸渍法制备了各种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例如开发出基于PVDF-HFP或梳状聚合物基体的全固态以及聚合物和碳酸酯形成的胶体聚合物电解质体系.首次制备了具有较高离子电导率的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两类纳米粒子填充物对体系的影响:一种是"惰性"发烟硅;另一种是"活性"蒙脱土.比较了全固态和胶体聚合物电解质体系电化学性质的不同之处.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示差扫描量热法,X衍射,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循环伏安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中各组分对体系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生物燃料电池中的酶电极.通过对碳纳米管(MWNTs)进行预处理,使其表面带有功能性官能团,从而可以实现酶分子在碳纳米管表面的固定,同时还保持了其生物活性.采用吸附法将微过氧化物酶-11(MP-11)或葡萄糖氧化酶(GOx)等生物分子固定到MWNTs上制成酶修饰电极,研究MWNTs对酶和电极之间电子传递的促进作用.当酶分子(MP-11,GOx)固定到MWNTs表面后,循环伏安结果显示出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对应酶分子的直接电子转移.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扩展到固定其他生物酶分子以及实现蛋白质酶分子和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化学,可以获得一系列氧化还原酶分子的电化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等.同时,还研究了酶修饰电极对其底物的电催化反应.
其他文献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跨世纪发展要求的各级优秀领导人才,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永
来源于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传统手工艺,苗族刺绣是一种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刺绣技艺,苗绣具有自身独树一帜的的制作方式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特色,苗绣的制作工艺精细,体现出
无机陶瓷膜是利用筛分原理,分离大小为0.05-10 u m以上粒子的膜分离技术,主要除去液体中的大分子杂质,从而实现澄清中药水提液的目的。本课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三种中药(槐米、黄
在中国封建政治大舞台上,选官制度的演化是一个突出的现象。春秋时期,诸侯各国逐步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采取任人为唯贤的策略,提拔重用有才能的人,实行因功授爵禄制;明清时期,
表面接枝聚合物是改善纳米颗粒在基体中相容性和分散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聚合物接枝纳米颗粒(PGNPs)的精确可控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工作发展了
本文在CAS(12,11)/cc-pVDZ和CAS(12,11)/aug-cc-pVTZ水平上研究了反应CH(X2∏)+NO(2∏)的单重态势能面。次甲基与NO分子碰撞时首先生成三个中间体(顺式-HCON、反式-HCON及线型-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差异化的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 差异教学法解析  1. 差异教学的概念  关于差异教学,我国教育专家华国栋教授在《差异教学论》中将其定义为:在立足集体学生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通过教学指导内容和教学目标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伴随信息技术及其创新应用进入迸发期,分享经济快速成长,分享经济的爆发增长期恰逢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下的消费升级大背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自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IPO重新启动,恢复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新的发行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IPO定价的
部分照片拍摄地点为家天地在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生活的世界里有两种人,编剧与布道者。编剧是故事的发生器,是概念的创造者,创们生机勃勃、天马行空;而布道者则是信鸽,基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