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轨道交通站场的高精度GPS定位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修巡检作业是关系到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轨道交通站场设备繁多且地点分散,需要大量维修工进行及时的巡检和维护,因此对维修工的实时定位、跟踪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对GPS定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所提出的GPS定位方法普遍应用于公路交通系统中车辆的定位,而针对轨道交通站场的人员定位很少涉及。虽然一些研究者提出了GPS匹配改进算法,但没有充分考虑轨道交通站场的特点,普遍存在定位误差大,定位数据漂移等问题,无法有效实现轨道站场人员的高精度定位。由此,论文在分析轨道交通站场特点以及线路拓扑结构的基础上,从GPS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以及定位匹配多个环节入手,进行高精度GPS定位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为减小采集过程中数据漂移引起的误差,研究了关联-控制点的GPS数据采集法。该方法根据站场拓扑结构特点,在若干关键点处设置已知精确坐标值的关联点及控制点,并在这些点约束下对GPS数据进行调整采集。2.为提高数据预处理的效率及实时性,研究了基于数据变化率的自适应动态实时校正法,该方法通过滚动采样数据的变化率确定校正上下限,根据构建的校正范围找出误差点,并对误差点进行剔除及插值处理。3.为确保GPS匹配精度,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两圆法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将轨道站场图划分成阵列矩形小区域,通过一对同心圆与单个矩形区域结合获得待匹配轨道段。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特点的轨道区域采用了不同的优化匹配算法:ⅰ.对于普通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采用了位置点匹配算法;ⅱ.对于相邻平行轨道,采用了基于历史条件约束的地图匹配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历史匹配信息对当前点进行定位约束,以改善相邻轨道匹配跳跃问题;ⅲ.对于道岔点缓冲区,采用了利用T-S型模糊模型建立分割线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隔线分类来确定待匹配点的当前轨道,以减小岔点附近的匹配误差。最后,武汉地铁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精度GPS定位方法有效提高了轨道交通站场的人员定位,定位精度达到了2米,误匹配率降低到3%左右。具有匹配速度快、效率高、误匹配率低等优点,在满足匹配实时性要求的条件下,实现了轨道站场对维修人员的高精度GPS定位。
其他文献
现代战争中,基于稳定平台进行图像处理的制导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装备中,发展前景越来越好。目标检测与跟踪是图像处理的关键性技术之一,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图像检测与跟踪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认证系统应运而生。人脸识别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认证手段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模式识别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
软件测试是保障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在测试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存在的缺陷,因而其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测试数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测试的效
开关磁阻电机是一种新型电机,调速系统兼具直流、交流两类调速系统的优点,它调速范围宽,调速性能优异,系统可靠性高,因此开关磁阻电机成为了目前电气传动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之
在奶牛牧场中,牛只的步数信息与产奶量信息是检测与管理的关键内容,对于牧场工作效率的提高与产量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伴随奶牛牧场规模增大且机械化程度加强,传统检测方式
当面对复杂场景时,人眼视觉系统能够快速地从复杂场景中选择出感兴趣的目标,显著性检测旨在让计算机去模拟人眼视觉系统,检测出场景中人眼所感兴趣的目标区域,在图像及视频压缩、
具有多种感觉的智能仿生假手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肢残人士的生活自理度,缩小其与健康人肢体之间功能上的差异,保障肢体残疾患者心理健康,促进社会文明及医疗福利事业的发展。同时
本文的前期项目根据“模块化、定制化、自己动手制造机器人”的构想开发了一套机器人图形化开发环境。开发环境将构成轮式机器人的零部件组成部件库,其中的每个零部件以矩形框
本文利用仿真技术、分布计算技术、网络技术和可视化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通用的、适宜细粒度仿真的分布式软件体系——分布式建模仿真平台(Distributed Modeling Simulation P
网格技术以其强大的资源共享能力和问题协同解决能力,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网格技术应用到日常生活,已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景。然而,网格资源动态、异构、分布的特性以及网格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