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人员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空间相关视角的实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R&D人员成为了推动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R&D人员的流动对提高区域创新绩效越来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R&D人员流动规模越来越大,且流动频率越来越频繁,必然会逐渐改变中国区域创新资源的结构与分布,影响到区域创新的协调发展。统计数据表明,区域创新绩效的分布状况与R&D人员的空间格局呈现出极其相似的特征,R&D人员的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准确判断R&D人员流动以及区域创新绩效的特征和规律,分析R&D人员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将有助于创造合理的R&D人员空间分布格局,达到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目的。  本文运用2008-2014年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地区面板数据,考察R&D人员的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首先在劳动效用函数理论基础上,分析了R&D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发现与一般劳动力流动不同,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呈现多样性;然后根据R&D人员流动的影响因素,修正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实现对R&D人员流动的测度,并分析R&D人员区域流动的规律,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急剧上升,但表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并呈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且R&D人员趋向于在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相近的地区间相互流动;  其次引入熵值法,基于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指标,对区域创新绩效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正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同样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创新发展明显较中西部发达,但就增速而言,中西部地区却强于东部地区;  最后在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通过MoranⅠ指数检验区域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并分别构建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的空间权重矩阵,分析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估计结果,考察了R&D人员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MoranⅠ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区域创新活动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空间联系不断加强;部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形成了高-高聚集的创新态势,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则处于创新活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还有部分地区虽然经济发展尚未处于前列,却在某些区域特征上发展特别突出,其创新绩效也呈现出高-高聚集的良性分布形势。(2)空间计量实证结果显示,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均会对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联系产生影响,且相对来说经济特征的影响强度更大;R&D人员的流动与区域创新绩效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D人员的流入与区域创新绩效正相关,而R&D人员的流出与区域创新绩效负相关,且R&D人员流入的内溢效应强于R&D人员流出的外溢效应;区域创新的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虽然也会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但相对于R&D人员的流动来说,影响力度较小;且中国东部地区主要以R&D人员正向的流入效应为主,而中西部地区R&D人员负向的流出效应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伴随着当下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也是发展极为迅速,网络贷款这一新事物也开始方兴未艾。网络贷款行为是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但是,这种网络贷款的行
平面绘画或者也称为架上绘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在图画材料和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人们开始使用不同的材料作画,因此画也被分为不同种类:蛋清画、水彩画、壁画、油
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日渐频繁,推动了国际贸易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及结构也受到了影响,由最初的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延伸。为了促进
期刊
一年前的朝文报党支部在辽宁日报社还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大难单位,班子软弱无力,组织生活瘫痪,纪律松懈,作风涣散,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不强。1993年辽宁日报社党委曾两次考虑停
翻开这一幅幅历史照片,那一段我们并不熟悉的战斗年代便真实、生动地活现在眼前。不论是广阔宏伟的战场,还是真挚感人的军民、战友之情,无论是决胜千里的战斗指挥部,还是露
今年4月末,编辑部接到一封反映盖州市矿洞沟乡八家子村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出现的怪事:他们村在发展村长蒋文东、村会计杨景东两人入党时,没有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就报乡党委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uGM-CSF)是一种能促进骨髓粒系、单核细胞系、巨噬细胞系分化和成熟,并增强其成熟细胞功能的多效应细胞因子.DNA重组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细胞因子成为可能.近年来,随着对GM-CSF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也日趋成熟,临床应用则非常广泛.本文将就HuGM-CS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做以下综述.
针对使用定量反馈理论进行控制系统设计时存在的鲁棒性度量等问题,结合随机鲁棒分析与设计原理,提出一种鲁棒优化设计新方法.该方法使用被控对象参数的统计信息对参数不确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