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分类标准在青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回顾性队列中的对比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zhou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2017年EULAR/ACR标准和1975年B/P标准在青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juvenile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JII M)回顾性队列中的分类能力。方法:对近10年内在我院就诊的189名疑似JIIM的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等资料,以医师临床诊断为标准,分别计算EULAR/ACR标准和B/P标准的敏感度。结果:189例患儿,女86例,男103例,发病年龄6月~17岁7月(7.0±3.6岁),其中140名最终临床诊断为JIIM患儿(JDM 130例(92.9%)、ADM 5例(3.6%)、JPM 5例(3.6%)),另49名被诊断为非JIIM;B/P标准将117例患儿(83.6%)分类为可能/确定的JIIM,EULAR/ACR标准将121例(86.4%)患儿分类为可能/确定的JIIM,两个分类标准一致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497,p<0.001);进行JIIM亚组分类时,EULAR/ACR标准可准确分类出96例JDM患儿,敏感度为71.1%,B/P标准可准确分类出80例JDM患儿,敏感度为59.2%,两组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差,EULAR/ACR标准优于B/P标准,有统计学意义(κ=0.366 p<0.001);25例患儿可获得肌活检完整数据且阳性,其中24例(96.0%)根据B/P标准可进行分类,而EULAR/ACR标准仅可对其中22例(88.0%)患儿进行分类,经卡方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两种标准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7年EULAR/ACR标准在中国JIIM患儿中显示出更高的敏感度和分类率,尤其在进行JDM亚组分类时更有优势;在有肌活检情况下,两种分类标准的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分别从益生菌种属,益生菌的剂量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定义等方面评估乳酸杆菌在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在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数据库和两个网站上搜索了从1999年1月到2020年7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和排除标准以及结果由两位合著者独立检查。运用GRADE评估证据质量。结果:本研究纳入了8个随机对照试验(1453名参与者)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年重医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170例NEC患儿(观察组)及其1:1匹配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对照组170例非NEC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母体因素、母孕期因素、产时因素、新生儿因素等,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按照胎龄不同将170名NEC患儿分为
目的:探讨儿童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儿童脑肿瘤的早诊断早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565例儿童脑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治疗方法等,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组患儿年龄中位数为7.0岁,就诊病程中位数1.0月,好发于5-9岁(215/38.1%),男:女约1.76:1,低级别:高级别约1.3:1,男性多发生于5-9岁(138/
目的:采用STRONGkids及PNSS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探讨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加强住院患者营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9.11-2020.10消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用STRONGkids和PNSS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对患者入院后的血液生化指标、营养干预情况、并发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等资料进行分
目的: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在综合治疗中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91例H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无瘤生存率(DFS)为86.7±3.9%;5年总生存率(OS)为92.9±2.8%。术前及术后4周最高组AFP、治疗结束时AFP≥5.48ng/m L及诊断时伴有远处转移与治疗失败显著相关。术后3个化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8例NEC患儿小肠组织作为疾病组和6例胃肠道畸形患儿小肠组织作为对照组。(2)按照随机数字法,将40只7日龄的C57BL/6新生鼠(WT)分为NEC组(WT/NEC,n=20)和对照组(WT/DF,n=20),40只7日龄C57BL/6背景的谷氧还原蛋白(Grx1)基因敲除鼠(Grx1-/-)分为
第一部分N-myc相关的神经母细胞瘤预后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及预后模型构建方法:从UCSC Xena肿瘤数据库和四个GEO数据集中下载900个神经母细胞瘤样品的基因表达谱,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并构建预后模型。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神经母细胞瘤组织样本,使用RT-PCR检测N-myc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最终鉴定出四个潜在的预后基因(AKR1C1,CHD5,PDE4DIP和PR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VS)的即刻及远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由2004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单中心接受PBPV的228例PVS儿童。根据患者一般信息和相应检查结果,分析PBPV术后出现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PR)、残余狭窄和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228例纳入对象中有193例有随访结果。在这193例有随访结果的患者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合并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哮喘合并PB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出院后咳嗽有无反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至2019年12月确诊哮喘合并PB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出院后咳嗽有无反复。结果:24例哮喘合并PBB患儿中,男/女为7:5,中位年龄4岁2月(2岁10月,5岁11月),以学龄前期儿童多见,均以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对子代海马DNA甲基转移酶及整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月龄与12月龄的雌性SD大鼠分别与3月龄雄性SD大鼠合笼,取其子代做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适龄子代组(Ctl)和高龄子代组(AMA)。在生后第7、14、28天分别留取子鼠大脑及海马标本。在每个时间点上,分别进行如下研究:(1)两组分别随机选择8只子鼠,用Q-PCR、Western Blot方法定量检测海马Dnmt1、Dn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