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其外在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内在的结构朝着多元化不断发展。但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使得高校不能对自己的教育类型进行科学定位,更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具有规格多样性和区域差异性的需求。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快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和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的分类研究,科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进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出特色,不仅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落实《纲要》的一个重要举措。 本文从高等教育分类入手,把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学术性高等教育和应用性高等教育,应用性高等教育与学术性高等教育在在建设主体、客体与建设对象、学科专业建设与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学历要求和评价标准上均有所不同。笔者分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分别从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专业知识领域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领域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体系、走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道路、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人才保障系统来构建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在文章的结语中,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诸多挑战: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性带来的挑战;还要面临对职界在用人上急功近利需求的屈从,以及职界自身需求标准紊乱不一这类风险。在其强调应用性的同时,对物质条件、外部条件的依赖也越重。对外依赖越重,也越容易失去自主性和独特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