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肺部Th17应答的重组双亚单位铜绿假单胞菌疫苗设计、构建及其保护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是战创伤感染、院内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为应对PA感染高发和高度耐药的问题,在研发新型抗生素的同时,研发PA疫苗亦迫在眉睫。迄今为止虽有多个PA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仍没有PA疫苗获批上市。综合分析,现阶段PA疫苗主要依赖血清特异性抗体发挥保护效果,而无法在感染入侵的第一线发挥作用。此外,PA基因组的高度多样性也可能是现阶段疫苗研发失败的原因。因此高效诱导广谱的粘膜保护应答是成功研制PA疫苗的关键。疫苗诱导的Th17(T helper cell 17)应答在抵抗肺部病原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Th17应答不依赖血清特异性抗体,而主要通过募集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途径发挥广谱保护效果。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TRM)长期存在于非淋巴器官,在局部粘膜组织(如皮肤、呼吸道等)发挥免疫监察和快速应对病原体感染的作用。PA感染后细胞因子IL-17A显著升高,抗体中和IL-17A后PA感染症状显著加重。减毒PA疫苗能够通过诱导Th17应答发挥抵御多种血清型PA感染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推测鉴定可诱导粘膜Th17应答的保护性抗原,将是成功研制PA疫苗的关键。研究目的:1.基于重组PA蛋白抗原库筛选高效诱导肺部Th17应答的保护性抗原。2.明确保护性抗原中诱导Th17应答的优势表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和构建亚单位疫苗,并研究其保护效果和机制。3.探索TRM细胞在PA疫苗介导的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制备10个纯度高、稳定性好的可溶PA抗原并经滴鼻免疫小鼠,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部Th17(CD3+CD4+IL-17A+)细胞的比例和数量,评价候选抗原诱导肺部Th17应答水平的能力;采用致死剂量PA攻毒免疫后小鼠,评价候选抗原的保护效果。2.通过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过继实验、IL-17A KO小鼠及IL-17A中和实验明确新抗原re Pcr V和re Amp C的免疫保护效果与Th17应答的关系。3.将抗原re Pcr V分别滴鼻免疫和肌注免疫小鼠,攻毒后从生存率、肺组织病理改变、细菌定植以及促炎细胞因子浓度方面比较两种免疫方式的保护效果;检测免疫后血清中anti-re Pcr V抗体效价及其OPK活性;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部re Pcr V特异性Th17比例和数量。4.利用ELISpots鉴定re Pcr V和re Amp C中诱导Th17应答的优势表位,再构建并制备双亚单位抗原PVAC;将PVAC滴鼻免疫小鼠,检测其抗体效价和肺部Th17应答水平;用四株不同血清型PA临床菌株评价PVAC的广谱保护效果。5.将re Pcr V滴鼻免疫小鼠,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肺部IL-17A+CD4+TRM(CD44highCD4+CD69+CD62L-IL-17A+)的数量和比例;利用FTY720清除循环淋巴细胞后,攻毒后观察小鼠生存率、感染症状等指标变化,评价IL-17A+CD4+TRM的保护效果;亚致死剂量PA攻毒免疫后小鼠,检测感染后IL-17A+CD4+TRM比例及数量变化,抗体中和IL-17A和IFN-γ实验研究IL-17A+CD4+TRM的保护机制。研究结果:第一部分:铜绿假单胞菌诱导Th17应答的保护性抗原筛选1.诱导Th17应答水平排名前三的抗原是re Opr L、re Amp C和re Pcr V,其免疫后小鼠生存率分别为50%、50%和100%,其余候选抗原组小鼠生存率与对照组比均无显著差异。re Amp C和re Pcr V为本研究首次发现可诱导Th17应答的保护性抗原。2.Re Pcr V滴鼻免疫组(I.n)小鼠生存率显著高于肌注免疫组(I.m)。与I.m组相比,I.n组肺部炎症较轻、细菌定植量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较低,表明re Pcr V滴鼻免疫保护效果优于肌注免疫。虽然I.n组血清anti-re Pcr V Ig G效价显著低于I.m组,但两种免疫血清的OPK活性无显著差异;I.n组诱导肺部re Pcr V特异性Th17细胞的比例及数量显著高于I.m组。第二部分:re Pcr V和re Amp C保护效果依赖于Th17应答1.过继re Pcr V或re Amp C滴鼻免疫小鼠来源的CD4+T细胞给naive小鼠,攻毒后发现其肺部细菌定植量、肺部炎症改变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经re Pcr V或re Amp C免疫的IL-17A KO小鼠,攻毒后生存率分别为30%和10%,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经re Pcr V或re Amp C免疫小鼠使用抗体中和IL-17A后,攻毒后的生存率分别降低至30%和0%,显著低于对照组。2.Re Amp C滴鼻免疫小鼠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无显著OPK活性。第三部分:诱导Th17应答的表位筛选及融合疫苗构建和保护效果评价1.Re Pcr V中诱导Th17应答的优势表位分别为Pcr V8-25、Pcr V29-46、Pcr V43-60、Pcr V57-74、Pcr V64-81、Pcr V78-95、Pcr V92-109、Pcr V106-123、Pcr V197-214、Pcr V218-235;Re Amp C中诱导Th17应答的优势表位为Amp C64-81、Amp C78-95、Amp C99-116、Amp C155-172、Amp C169-186、Amp C183-200、Amp C204-221、Amp C281-298。2.成功构建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多表位融合疫苗抗原PVAC(取re Pcr V N端[27Glu-126Gly]用GSGGSG Linker连接至re Amp C全长),经纯化后获得纯度为87.6%的PVAC蛋白;PVAC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及肺部Th17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PVAC免疫小鼠后分别使用致死剂量的临床菌株PA 464、PA XN-1、PA ZNJ004和PA 451(血清型分别为F、I、J和A型)攻毒,小鼠生存率分别为70%、60%、100%和50%,均显著高于未免疫组。第四部分:TRM在re Pcr V滴鼻免疫增强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1.Re Pcr V滴鼻免疫后肺CD4+IL-17A+TRM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免疫组,但CD4+IFN-γ+TRM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变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e Pcr V免疫组小鼠肺CD69+IL-17A+细胞较未免疫组明显增多;RT-PCR结果表明,re Pcr V免疫后肺CD4+T细胞Hobit、Blimp-1和RORγt的m RNA水平显著高于未免疫组,而T-bet的m RNA水平与未免疫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FTY720耗竭循环淋巴细胞后致死剂量PA攻毒小鼠,结果显示re Pcr V免疫组小鼠生存率为50%,显著高于未免疫组;亚致死剂量攻毒后免疫组小鼠的疾病评分、体重变化、肺部细菌定植量及炎症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未免疫组;re Pcr V免疫组小鼠肺部CD4+IL-17A+TRM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免疫组,免疫荧光观察发现re Pcr V滴鼻免疫组小鼠肺部CD69+IL-17A+细胞相较未免疫组明显增多;抗体中和IL-17A后re Pcr V免疫组小鼠生存率为0%,显著低于非特异性抗体处理组,而抗体中和IFN-γ后re Pcr V免疫组小鼠生存率无显著变化。研究结论及意义:1.首次发现滴鼻免疫re Pcr V和re Amp C能够诱导小鼠肺部保护性Th17应答。2.与肌注免疫相比,re Pcr V滴鼻免疫可增强免疫保护效果,与其诱导的肺部Th17应答相关。3.鉴定出re Pcr V和re Amp C中诱导Th17应答的优势表位,以此为基础成功构建并制备双亚单位融合抗原PVAC,并证明其可抵御四种不同血清型PA菌株的肺部感染。4.Re Pcr V滴鼻免疫可诱导小鼠肺部IL-17A+CD4+TRM细胞产生并在抗PA感染中发挥作用。5.PVAC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PA疫苗很难诱导粘膜应答和基因组高度变异的难题,为下一步成功研发PA疫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及其它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针对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逆变器故障风险,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逆变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三相定子电流数据进行标幺化和单位电周期电流数据筛选处理,降低电机驱动系统变转矩、变转速工况对故障诊断效果的影响;然后,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发挥其提取故障特征和抗噪优势,实现逆变器故障诊断。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了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模型,通过故障注入
研究背景和意义:足部溃疡创面经久不愈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容易罹患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这种以周围神经损害及缺血为特征的足部溃烂,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足。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群中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比例从15%到20%不等,这其中大约20%的患者需要接受截肢治疗[1],而截肢对患者来说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打击。糖尿病溃疡创面延迟愈合涉及多种复杂机制,目前关于糖尿病足部溃疡的病理
Th17细胞是一种CD4+辅助性T细胞(CD4+Th)的亚群,表达细胞因子IL-17A,以及IL-17F、IL-26、IL-22、IL-21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这些细胞因子尤其是IL-17A是Th17细胞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的基础。Th17细胞在多种炎症相关的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第一部分孕激素通过调控YAP表达促进心肌细胞增殖及心脏损伤修复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冠心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心肌细胞的大量丢失是导致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力衰竭甚至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实现对心肌梗死的彻底治疗,最根本的策略是应用有收缩能力的细胞来代替坏死的心肌,即通过心肌再生彻底治疗心肌梗死,恢复心功能。大量研究证据显示,心肌细胞增殖是心肌再生的主要来源,但哺乳动物在出生后
研究背景:高血压病是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全球高血压病患已超11亿,国内高血压患者数量亦有近3亿,加之国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偏很低,我国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极为严峻[2]。因此,进一步阐明高血压的致病机制、寻求潜在有效治疗靶点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高血压已被证实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大量研究证实,孕期不良刺激与高血压发生发展亦存在重要联系。英国学者David
背景和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全球3500万老年人健康。Aβ级联假说被认为是AD的核心病理机制。过去研究表明,Aβ在脑内过度产生和/或清除障碍间的失衡是AD发生的主要机制,且脑内产生Aβ可通过血脑屏障(BBB)进入体循环代谢。我们及同行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约有40%-60%脑内产生的Aβ是可以进入外周并被外周系统清除。但目前,
抑郁障碍是以抑郁心境和快感缺失为核心症状的高发功能致残性精神疾病,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负担疾病。伴有严重快感缺失症状的抑郁障碍患者,往往病程更长、自杀风险更高、社会功能缺损更严重。目前一线抗抑郁药物治疗快感缺失效果不佳,而阐明快感缺失的神经机制是明确治疗靶点、提高治疗反应性的关键。关于快感缺失症状和抑郁症的关系,主要分为两种取向:(1)特质取向;(2)状态取向。特质性快感缺失被视为抑郁
研究背景:传染性疾病始终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传染性疾病,例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艾滋病等继续肆虐以外,一些新发传染病诸如非典型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正在全球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也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便是接种疫苗。但目前许多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和新冠肺炎等仍缺乏有持久保护力的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苗研发工作仍任重道远。疫苗发挥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致病因素。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心肌组织的大量死亡,以及心肌组织自身有限的再生能力,导致了心脏损伤的不可逆性。由于心梗后,心肌组织很难再生,临床上心梗(MI)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心梗后的细胞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hi PSC)定向诱导成心肌细胞(CMs)或内皮细胞(ECs)可获得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至少有3.3亿公民面临着CVD的威胁。CVD死亡约占居民总死亡原因的40%,远超肿瘤或其他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是导致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