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微粒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casdvg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室内外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烹饪过程产生的颗粒物是室内最为典型的污染源之一,研究烹饪油烟的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论文采用实验的方法,从数量浓度与粒径分布的角度,对不同食用油、不同湿度、不同加热功率、不同通风情况、不同食材以及烹饪方式下呼吸区内的颗粒物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及葵花籽油等五种常见食用油在800W加热功率条件下产生固体微粒的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颗粒物数量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食用油发烟点与其颗粒物排放量有着紧密联系;各食用油产生的颗粒物在粒径分布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了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用油加热过程中,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影响不大;在冷却过程中,当相对湿度增加至80%时,相对湿度对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研究了加热功率对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加热功率会产生更高浓度的颗粒物,并且更容易产生大粒径颗粒物。研究了通风情况对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颗粒物数量浓度,在通风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各粒径段内颗粒物数量浓度的衰减速率趋于一致。研究了食材及烹饪方式对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煮的烹饪方式下,无论食材本身还是食材形状,都无法对颗粒物的浓度或粒径分布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本次测试中PM0.3、PM0.5及PM1.0的浓度体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说明在煮的烹饪方式下,烹饪过程本身可能很难产生高浓度的大粒径颗粒。在油煎的烹饪方式下:脂肪类物质产生了最高浓度的颗粒物,蛋白质类次之,糖类物质产生了最低浓度的颗粒物;食材形状也是颗粒物数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含水量较大的食材下会释放出更多大粒径颗粒;糖类物质可能不是产生颗粒物的原因;食材形状只能对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但不能影响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在考虑食材对颗粒物数量浓度造成的影响时,不能仅从食材角度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具体的烹饪方式。
其他文献
作为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领域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目标检测算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目标检测算法发
地下水位及施肥管理是影响土壤团聚体孔隙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本文以具有35年历史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材料,选择两种地下水位(20 cm、80 cm)的3个长期施肥处理(高量有机肥:H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创新得到鼓励,金融市场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在银行体系监管套利需求的驱动下经历了高速发展,这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其业务模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它主要利用过硫酸盐(简写为PS)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氧化有机物。然而,受常规条件下过硫酸盐只能产生极少硫酸
国学经典著作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国学文化的宝贵精华,是传承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积淀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国学经典近年来已经引起很大社会关注,中小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体会
维西堇菜是堇菜科堇菜属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该种植物具有极其独特的繁育系统,早春可形成开花受精的开放花(chasmogamous flowers,CH),晚春至秋季可形成闭花受精的闭锁花(cleist
生物医用材料最大的难点是生物相容性,而组织工程用水凝胶提供了一个高度溶胀的三维网络环境,它和生物体的组成极其类似,这使得水凝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加和人们对新能源不断的开发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因节能、方便和投资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利用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可以解决供暖领域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网络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呈爆炸式增长,每个城市每天都会产生数十亿条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中包含着这个城市当前发展的规律以及走向,这背后蕴藏着巨大
熔融沉积(FDM)是一种挤出级的新型增材制造技术,一个完整的最终制备过程是将双/单螺杆挤出机挤出、热辊拉伸、可移动打印喷嘴挤出逐层沉积相结合。因此,对FDM加工环节和工艺参数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论文选用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物作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FDM过程中存在的热拉成纤机理,以及分散组分TPU形貌对PLA/TPU共混材料制件性能的影响;最后,探究了FDM工艺参数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