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致死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脊髓前角、脑干及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元缺失为主要特点。始发症状为肢体无力、发音异常及吞咽困难,呈进行性加重,最终致全身瘫痪、呼吸肌麻痹,约半数患者于起病后三年内死亡,多死于呼吸衰竭。大约90%的病例为散发型ALS(sporadic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SALS),其余的为家族型ALS(famili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FALS)。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ALS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寻找有效治疗药物切入点是目前乃至今后神经病学界的热点和难点。以往的研究认为,轴浆运输异常在AL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微管是轴浆运输的重要工具,其中微管相关蛋白1-Tau蛋白在许多神经变性疾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aitohin (STH)基因嵌套在tau基因外显子9和10之间的内含子中,tau基因外显子10的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可调节产生tau蛋白异构体(tau protein isoforms),它体现了STH基因所在的这个区域在功能上的重要性。此外STH基因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颞叶、下丘脑、延髓及脊髓中表达最高,而在人体其他部位的表达比较低。因此,STH基因位置及其蛋白分布的重要性促使研究者研究它在多种神经变性疾病上的作用,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huntington’s disease ,HD)、进行性核上麻痹(Prmgpeqsive Qupranuclear Palsy ,PSP)等,但ALS发病的相关性研究尚未有报道。本研究根据STH基因Q7R多态性产生限制性内切酶Hinf I酶切位点,选取中国汉族人血液D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递减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ounchd- down PCR-RFLP )及DNA样本抽样测序方法来研究STH基因Q7R多态性,探讨其与AL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ALS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集的143例汉族SALS患者,全部患者均根据世界神经病学联盟El Escorial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所有病人均为散发性病例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对照组:随机选取的与ALS组年龄、性别匹配且无直接血缘关系的210例来我院健康查体个体,且符合以下标准:①汉族;②无任何遗传倾向性疾病;③在取样当时均未诊断有各种肿瘤、心脑血管病、精神异常及其他重大的健康问题。采样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2人血液DNA的提取参照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进行DNA提取。3 PCR扩增参考以往文献选取扩增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成,选择Tounch- down PCR进行PCR扩增,经电泳证实PCR产物。4限制性酶切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 I对PCR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酶切,并经电泳证实酶切产物。5 DNA样本抽样测序从AL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各随机抽取十例血液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6序列对比应用NCBI数据库的BLAST,将所测得的样本DNA序列与STH基因的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检测试验的准确性。7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版软件包(SPSS Company,Chicago,Illinois,USA)进行处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1根据Q ( Glutamine , CAA)等位基因经酶切后产物为261、243、194、54、and 38 bp , R (Arginine , CGA)等位基因经酶切后产物为261、243、97、54、and 38 bp,且所有血液DNA样本的STH基因经酶切后均显示261、243 and 194 bp(54、39 bp未显示在图片上),推测所有血液DNA样本的STH基因无多态性,均为QQ型纯合子。2测序所得二十个DNA样本的STH基因序列均一致,且均与应用NCBI数据库的BLAST所得STH基因序列一致,证实了STH基因无多态性,均为QQ型纯合子结论:STH基因Q7R多态性不为散发性ALS发病的危险因素,中国人STH基因不存在多态性,均为QQ型纯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