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境定义及其作用方式推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境,即语言环境,人们对文本的理解都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进行的。做为文字表达的一种特殊形态,新闻在表达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个性特征,如篇章短小精干、表达客观公正、语言准确简洁等。在这种规定性之下,要完成事实的传播和意义的建构,新闻的呈现方式便尤其重要。在现有的研究中,谈及新闻的影响,人们一般都把新闻内容做为一个重要指标,但对内容呈现过程及内容呈现方式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本文引入新闻语境这一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闻语境的存在形态和作用方式。 借鉴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从外延上看,语境的种类有三:上下文语境、背景语境和个人认知语境。上下文语境指语言的内在环境,如词语环境、词篇环境等。背景语境是与上下文语境相关的客观环境,包括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等。个人认知语境是指传受双方的年龄、身份、性别、职业、文化、态度、处境等。自此出发,作者依据传受矛盾在新闻理解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把读者的理解做为新闻语境研究的切入点,试图找寻达成传受双方两种语境统一的路径。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作者发现,对新闻语境的分析绝对不能停留在静态分析上,静态研究是根本,是研究的起点,但在实际的交际中,语言不可能是静止的,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进而,作者又提出了新闻语境的三种存在形态,既个人认知语境、预设语境、模拟客观语境。这三种语境存在形态以双方共有的相关知识为前提,缺少了这种共有知识,语境的定义及作用就无从谈起,对语境的论证也便失去了科学的依据。三种形态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虽然表现形态不一,但他们统一与新闻写作和新闻理解的全过程,缺一不可。 在新闻写作和阅读过程中,参与理解意义和建构意义的是传受双方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而不是世界本身。个人之间的任何形式的理解和相互作用,都是借助于传受双方的共有知识和共有情感进行的。为此,语境不过是发话者激活的共有知识。上下文语境是,在一次新闻阅读中,阅读者集中关注的主体话语之外的其他话语提供的、写作者和阅读者双方共有的相关知识命题。个人认知语境是,阅读者在集中关注主体话语时,对话语所提供的双方共有知识命题进行理解、分析时所运用的个人相关知识命题。背景语境是,阅读者集中关注的双方共有相关知识命题赖以成立、使意义得以呈现的宏观知识命题,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对大多数新闻作品而言,语境对字面意义的抑制或激发,乃至对言外之意的形成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尤其在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的作品中,语境对主体话语意义限定更大。具体说来,语境参与新闻意义构建的作用方式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语境预设命题,帮助主体话语形成意义;语境补充命题,补充主体话语的意义;语境前提命题,推理主体话语真正意义。
其他文献
面对新世纪,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素质降低的趋势。初中教育中的片面
主要通过 DSC 对钛催化剂合成 PET 聚酯的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探索钛催化剂对聚酯预结晶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锑系聚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较锑系聚酯,钛催化剂合成 PET
发展小城镇,推进乡村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也是目前我国缓解城市内需不足,减轻农村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压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城镇问题成为了学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美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福克纳称他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开创了即使我们后人也必将承袭的美国式的写作传统。”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城市社会体制和结构发生深刻转型,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开始出现。对这些问题的解
曾以诗集《预言》和散文集《画梦录》享誉中国三十年代文坛的何其芳,虽不能算是文学大家,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读者的青睐,由于他一生走过的道路在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中
长期以来史学界多从外戚的角度,对吕后及吕氏子弟在汉初政治中的作为进行研究,忽略了他们作为功臣的功臣一面。本文则兼顾他们两种不同身份,从集团的角度出发,把他们置身于汉初那
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中有一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壁垒(Barriers of Trade in Services)。它关涉到一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市场开放程度及能否顺利进入
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调查、分析对象和个案,将社会支持划分为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并以此入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结合一定的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围绕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