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粥对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寻求一种适宜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食疗方,减轻患者疲乏感,提高生活质量,为食疗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80例住院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当归补血粥,2次/天,每次200ml,分早、晚两次餐中服用,连续2周。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分别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uality Of Life,QOL)、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功能状态的变化,并抽血检查血常规及血液生化,统计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数量变化。在整个试验期间,观察研究对象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完成情况本研究共纳入80例住院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整个干预期间患者无脱落,全部完成试验。2基线资料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肿瘤分级、肿瘤是否转移、肿瘤类型,肿瘤治疗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功能状态、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计数及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线数据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比较3.1癌症疲乏量表(CFS)得分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及C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评分及CF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躯体疲乏评分、情感疲乏评分、认知疲乏评分及CF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OL)得分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QOL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PS)得分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功能状态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03);试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功能状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KPS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血常规相关指标及血清蛋白比较(1)组内比较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计数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计数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白细胞的异常率(40%)低于对照组(55%),血红蛋白的异常率(70%)低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未发现患者发生与本研究干预措施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1当归补血粥能改善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及认知疲乏状态。2当归补血粥能提高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3当归补血粥能提高气血两虚证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功能状态。4当归补血粥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也有一定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