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lo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云南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影像学资料、肿瘤标志物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建立肺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 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因肺结节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且最终有病理检查的云南籍病人共113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结果。将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两组,其中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间收集的患者作为建模组(778例),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的为验证组(361例)。利用IBM SPSS 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先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到对良恶性结节判断有明显差异的因素,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建模组中的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与肺结节预测有关的因素,根据结果建立肺结节的恶性预测模型。最后将验证组中的数据带入模型,验证模型的准确度。[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结节最大径、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mGGO、pGGO、CEA、NSE共十个因素为肺结节恶性概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为肺结节恶性概率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建模组预测回归方程为:P=ex/(1+ex),e 为自然对数,X=-3.289+(年龄*0.031)+(结节最大径*0.458)+(毛刺征*0.820)+(血管集束征*1.109)+(空泡征*0.590)+(pGG0*2.429)+(mGG0*3.314)+(CEA*1.645)+(NSE*0.881)-(性别*0.560)。建模组构建的ROC曲线,得到AUC值为0.844(95%CI:0.816-0.868)。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6,此时诊断阈值P=0.132,模型灵敏度为83.86%,特异度为72.10%,阳性预测值为84.53%,阴性预测值为71.01%。将建模组数据带入该预测方程中,得到验证组结果,ROC曲线AUC为0.842(95%CI:0.800-0.878),灵敏度为75.84%,特异度为93.22%,阳性预测值为95.23%,阴性预测值为57.00%。[结论]:1、本研究通过对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宣威籍、结节最大径、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pGGO、mGGO、CEA、NSE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结节最大径、毛刺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pGGO、mGGO、CEA、NSE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为肺结节的保护性因素;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分叶征不是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2、对验证组中良恶性结节用本模型分别计算、分析后显示其诊断阈值P=0.613。当肺结节经过模型计算后当诊断值P>0.613时,结节恶性概率较高;当诊断值P<0.613时,良性可能性大一些。3、各个诊疗中心的肺结节预测模型不同,可能与地域差异有关,在建立肺结节预测模型中需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临床资料及相关地域因素结合起来,对本地域内的肺结节预测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目 的]探讨对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有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保护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在神经外一科行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确认为听神经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的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7天、术后第3月、术后第6月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级别,均采用House-Brackmann(H
[目 的]通过基因测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中RTEL1突变及表达情况,筛选过表达RTEL1的目的细胞,敲低其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端粒酶的活性,研究RTEL1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方 法]1.用TCGA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Profil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RTEL1对胶质瘤总体生
[目的]本文通过设计体内外实验,旨在阐述miR-125b-5p在肺腺癌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qRT-PCR检测miR-125b-5p在肺腺癌细胞系(XWLC-05、SPC-A1、A549、H1299、95-D),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中的表达水平,选取miR-125b-5p表达水平最高的人肺腺癌细胞系用于构建稳转细胞系。2.构建miR-125b-5p mimic、miR-125b-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一大杀手,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致使其成为人类攻克肺癌在内的诸多恶性肿瘤的焦点和难点。临床上根据病理类型和生物学行为的差异可将肺癌划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所有肺癌类型中占据主要部分,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肺腺癌成为其主要病理类型,总生存率低和预后差的特点导
[目 的]地舒单抗是治疗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唯一的靶向药物,其详细作用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前期研究发现p62蛋白在GCTB组织中高表达,下调p62蛋白表达能够抑制GCTB单核基质细胞增殖及侵袭,可能与地舒单抗疗效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地舒单抗治疗GCTB前后p62蛋白表达变化,分析p62蛋白与地舒单抗疗效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62蛋白在地舒单抗治疗GC
[目 的]对miR-508-3p在肺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研究过表达miR-508-3p对肺腺癌细胞中增殖、迁移、侵袭、细胞周期及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预测miR-508-3p潜在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并对其潜在作用靶点基因进行初步验证,为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下载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
[目 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复查最佳时间段,以指导患者合理的复查,既能达到有效复查效果又能减轻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负担及辐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至2021年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及昆明市延安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全身骨显像检查的肺癌患者,筛选经过病理学诊断及其他检查方式确诊为肺癌的患者,追踪患者后期的随访记录,分别统计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随访时间,并分析其骨显像结果。
[目 的]肺癌是世界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肺癌的肿瘤微环境可以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寻求肺癌的治疗提供帮助。[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胸外科2020-9至2020-11月份住院手术NSCL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总计收集39例,最后纳入35例患者,根据患者TNM分期,其中T1a期患者22例,T1b和T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治疗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包括对围术期各指标的影响和术前手术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22.5%),女31例(77.5%),年龄36-70岁,平均51.8±8.1岁。肺部小结节直径大小为0.5-1.5cm,平均0.85c
[目 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结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并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肠组织中IL-17A和CD206的表达,探讨肿瘤微环境中Th17和M2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住院并首次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及术后临床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入组,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