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 的]通过基因测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中RTEL1突变及表达情况,筛选过表达RTEL1的目的细胞,敲低其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端粒酶的活性,研究RTEL1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方 法]1.用TCGA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Profil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RTEL1对胶质瘤总体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通过基因测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病理级别脑胶质瘤中RTEL1突变及表达情况,筛选过表达RTEL1的目的细胞,敲低其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端粒酶的活性,研究RTEL1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方 法]1.用TCGA中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Profil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RTEL1对胶质瘤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2.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低级别脑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WHO Ⅱ 级、高级别脑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WHO Ⅲ-Ⅳ 级石蜡标本各20份,采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提取DNA,sanger测序测定端粒长度调节酶 1(Regulator of telomere length helicase 1,RTEL1)的两个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erphism,SNP)位点 rs6010620 和 rs4809324 突变情况,按照级别将胶质瘤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按照35岁及以下、35-54岁、55岁及以上将胶质瘤组织分为A、B、C三组;按照性别分组分为男、女两组,分析突变频率在级别分组、年龄分组、不同性别之间是否存在差异。3.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石蜡标本各20份,以及正常脑组织标本3例,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RTEL1在肿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的蛋白水平的表达。4.Western blot检测A172、U87MG、U251三株胶质瘤细胞系中RTEL1蛋白的表达水平,筛选出过表达RTEL1蛋白的目的细胞株,对其进行培养传代,siRNA瞬时转染敲低细胞中的RTEL1,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敲低RTEL1的效果;分别应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RTEL1后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端粒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敲低RTEL1后对细胞酶活性的影响。5.实验数据分析及作图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9.0和GraphPad Prism 6.0进行,实验所得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达,当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TEL1的基因多态位点rs6010620和rs4809324突变在胶质瘤WHO分级、性别、年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用卡方(Chi-Square,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用GEPIA数据库分析RTEL1对LGG和HGG的生存时间影响发现过表达RTEL1的胶质瘤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P<0.05);2.(1)RTEL1的SNP位点rs6010620突变率低级别胶质瘤较高级别高(P<0.05);RTEL1的SNP位点rs6010620突变率与年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2,P>0.05);RTEL1的SNP位点rs6010620女性突变率高于男性(P<0.05);(2)RTEL1的SNP位点rs4809324突变率高级别较低级别高(P<0.05),35-54岁组的突变率均高于35岁及以下组、55岁及以上组(p<0.05),不同性别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6,P>0.05);3.组织标本IHC结果提示胶质瘤组织RTEL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在正常脑组织高,且高级别低级别高(P<0.05);4.Western blot检测提示RTEL1蛋白在U87MG胶质瘤细胞株中过表达,由此选为目的细胞株,siRNA瞬时转染敲低U87MG细胞系中RTEL1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qPCR实验验证了敲低效果;CCK-8法检测显示siRTEL1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空白组及对照组,提示敲低RTEL1后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siRTEL1组细胞周期大多停滞在G0/G1期,提示敲低细胞中RTEL1表达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0.05);用端粒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当敲低RTEL1基因后胶质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受到抑制(P<0.05)。[结 论]低级别胶质瘤RTEL1的SNP位点rs6010620突变率较高,年龄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突变率高于男性;高级别胶质瘤RTEL1的SNP位点rs4809324突变率较高,35-54岁组突变率高于≤35岁组和≥55岁组,性别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织中RTEL1蛋白水平的表达比在正常脑组织高,且高级别较低级别高;敲低胶质瘤细胞中RTE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对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也起到抑制作用。通过本研究为不同级别胶质瘤生物标记物的开发及转化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DCE)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对预测脑弥漫性胶质瘤(Diffuse Glioma,DG)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
[目 的]检测CD163、巨噬细胞、CD8+T细胞、CD34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CD163+巨噬细胞、CD8+T细胞、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研究潜在的针对结直肠癌微环境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可能性,旨在为探索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提供线索。[方 法]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6年8月-2019年9月期间原发性结直肠腺癌根治
[目的]分析全肺切除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早期并发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一科、胸外二科行全肺切除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术前、术中资料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切除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13例全肺切除肺癌患者、男性75例
[目 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常见的髓系造血细胞克隆性增殖的恶性血液病。AML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化疗过程中耐药和治疗后易复发。目前AML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手段单一,不利于早期诊断及精确病情评估,而且AML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阐明。有研究表明AML细胞衍生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可以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导致靶细胞环境之间相互串扰并影响肿瘤相关过程。本课题从疾病样品出发,收集确诊
[目 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供良好的静脉输液通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的疼痛,而且可以保证化疗药物、血液制品、抗生素、肠外营养液等的输入及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等功能。由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化疗药物等原因,易发生深静脉血栓(VDT)。近年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日益引起高度关
[目的]探讨老年肺部癌术后出现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老年肺癌术后肺并发症风险的回归方程,为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609例65岁以上的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以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病例为观察组,采用倾向匹配(PS matching)法1:1进行匹配,以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匹配病例
[目的]评价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在胸腔镜下肺部小结节切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楔形切除的单发肺部小结节患者共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5例行Lung-Pro引导一次性肺外科标记物定位的作为Lung-Pro组,35例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的患者作为穿刺组,两组病人定位后均先行肺楔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行根治手术加辅助放化疗vs同步放化疗(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CCRT)或 NACT 加 CCRT 加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对 ⅡB~ⅢB期宫颈腺癌患者生存结果的影响,并探寻与宫颈腺癌预后相关因素。[方 法]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记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探讨PD-L1与EMT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020年
[目 的]探讨对Koos3、4级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有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保护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在神经外一科行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确认为听神经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的资料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7天、术后第3月、术后第6月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级别,均采用House-Brackman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