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我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门诊外阴瘙痒或白带异常并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的2066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探讨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检出率,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检出率、构成比、年龄分布及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对于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防治。方法:以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异常或外阴不适且阴道分泌物检查的20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阴道微生态环境失衡的检出情况,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相关的信息及研究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检出率、构成比及年龄分布情况;并从中取所有生育年龄(21-50岁)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52例)作为BV组,所有生育年龄(21-50岁)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585例)作为VVC组,将其分别与150例阴道微生态分布正常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生育年龄(21-50岁)患者行病例对照分析,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及95%CI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细菌性阴道病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相关因素及其中的危险因素,对疾病的预防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结果:(1)阴道微生态失调总检出率为51.33%,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占28.99%,细菌性阴道病占8.57%,滴虫性阴道病为2.03%,混合性阴道炎为0.48%,未定义及分类的阴道微生态失调为59.92%。(2)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各年龄构成中-20岁组为:2.4%,21-30岁组为32.7%,31-40岁组为38.2%,41-50岁组为21.7%,>50岁组为5.0%,各种阴道微生态失调的中位数年龄中除混合性阴道炎位于21-30岁,其他均位于31-40岁。(3)细菌性阴道病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职业、学历、月经周期,阴道冲洗次数、上环、近7天同房情况及每周同房次数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月经周期、阴道冲洗、上环与BV显著相关。(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历、月经周期、阴道冲洗次数、近2周使用抗生素、近3月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阴道冲洗、近2周抗生素使用与VVC有显著相关。结论:(1)阴道微生态平衡失调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构成比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及混合性阴道炎均好发于生育期年龄女性。(3)月经周期后期、上环、阴道冲洗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危险因素。(4)阴道冲洗、近2周抗生素使用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5)除上述阴道炎症外,尚有大部分阴道微生态失调需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