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心肺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心、肺功能改变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阐明姜黄素通过ST2/IL-33炎性信号转导通路在改善大鼠脊髓损伤诱导的心、肺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为临床采用姜黄素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心、肺功损伤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药效学基础。方法:随机选取30只SD雌性大鼠进行基础饲料适应性饲养1周后称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n=10)、模型组(SCI,n=10)和姜黄素组(CCUR,n=10,70 mg/kg),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姜黄素组均采用Allen’s打击法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70mg/kg灌胃进行药物干预;模型组采用相同干预途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周期共计2周。假手术组始终采用基础饲料进行喂养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药物干预。所有受试对象给予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BBB评分、Rivlin斜板试验评估姜黄素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术后14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及心、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术后14 d检测大鼠心、肺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肺动脉压(PASP)、射血分数(EF)、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改善情况。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脊髓损伤大鼠血清心、肺功能指标sST2和NT-proBNP以及炎性因子IL-6、IL-1β、IL-33和TNF-α表达的变化。此外,实时定量PCR法(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心、肺组织sST2/IL-33炎性信号分子以及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3)蛋白水平的影响。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和Graphpad prism 7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BBB评分结果表明,SCI组和CUR组大鼠术后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低于Sham组(P<0.01)。术后3 d,CUR组大鼠BBB评分较SCI组有所提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14 d,CUR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显著高于SCI组(P<0.05)。Rivlin斜板结果显示,术后14 d,CUR组大鼠斜板临界度数均值高于SCI组(P<0.05),提示姜黄素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2.HE染色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纤维紊乱,而姜黄素可以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提示姜黄素能够明显缓解脊髓损伤后大鼠的脊髓和心、肺组织病理损伤。3.心、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其心、肺功能明显减弱,表现为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包括每搏输出量(SV)、肺动脉压(PASP)、射血分数(EF)、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脊髓损伤大鼠的心、肺功能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心、肺功能。4.ELISA血清炎性因子及sST2/IL33炎性信号分子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β、IL-33和TNF-α的表达以及sST2和NT-proBNP3炎性信号分子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IL-1β、IL-33和TNF-α的以及sST2和NT-proBNP3炎性信号分子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反应。5.Western blot检测sST2/IL33炎性信号分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心、肺组织中sST2和IL-3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脊髓损伤大鼠心、肺组织中sST2和IL-3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脊髓损伤大鼠体内sST2/IL33炎性信号。6.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3)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脊髓损伤大鼠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Vim)和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3)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几所损伤大鼠胶质瘢痕形成。结论:1.姜黄素能显著增强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其脊髓、心、肺组织病理损伤。2.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sST2/IL33炎性信号通路而发挥对脊髓损伤大鼠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3.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脊髓损伤大鼠体内炎性因子和sST2/IL33炎性信号分子表达。4.姜黄素能够明显抑制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胶质瘢痕形成。
其他文献
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便利了社会生产生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易被违法犯罪活动所利用。近年来,作案人在作案时使用物联网设备已成为侵财案件的新特点,在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型侵财案件中表现尤为明显。作案工具智能化、高效化和远端化使侵财案件的侦防工作面临巨大压力。鉴于物联网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核心在于将设备产生的数据传输至软件平台再进行可视化展示,根据物联网数据的时序性、实效性、现实关联性等特点,通过对物联
目的探讨血浆中磷酸化神经纤维丝蛋白(pNF-H)对术后谵妄(POD)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本实验采用单臂队列研究,纳入100例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文章针对老年人的乡村度假行为偏好对浙江11个地市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浙江老年人农村熟悉度高、乡村养老度假意愿强烈;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养老金和子女
车辙现象已成为我国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车辙的出现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的道路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单纯提高材料的性能并不能解决车辙问题,必须要从沥青路面的结构力学行为和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沥青路面的车辙现象进行控制和预测已成为当前道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采
利用匹配渐近展开法,讨论一类非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中边界层内存在两个特异极限的多层解.首先,构造原问题的外部解;其次,利用伸长变量,求得了两个特异极限,进而得到了对应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