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犯罪诉讼管辖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已成为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毒瘤”,滋生于社会的诸多领域,我们很难对其作出一个明确、简练和普适性的界定。它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我国,腐败犯罪的惩治力度逐年加大,但从刑事诉讼法的角度而言,在制度设计与司法实务两个层面,尚存在腐败犯罪刑事管辖制度不健全,司法实务不规范等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腐败犯罪的研究侧重于刑法实体法的研究,对于腐败犯罪的程序性问题研究较少。所以,重视腐败犯罪的程序性问题,特别是诉讼源头的管辖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本文试以腐败犯罪管辖制度为切入点,将腐败犯罪管辖分为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两个阶段,从法律规范和实务操作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延伸,借鉴国外管辖方面的规定,以期对完善我国腐败犯罪的诉讼管辖制度,为惩治腐败提供高效、公正、透明的制度保障有所裨益。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第一章是腐败犯罪的涵义界定。本章主要是厘清“腐败”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涵义。先从一般意义上探究了“腐败”一词在多维视角下的不同语意,分析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腐败的涵义,再从我国《刑法》意义上对腐败犯罪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说明本文所指的腐败犯罪正是在此意义上的,以贪污贿赂犯罪为核心的腐败犯罪。第二章是对我国腐败犯罪管辖现状的考察。本章从静态的制度层面,对腐败犯罪的立案和审判管辖进行了法律、司法解释等规范方面的梳理。从动态的司法实务层面,对我国高官腐败的惩处实例进行了实证方面的归纳,为下文指出腐败案件管辖中存在的问题做出铺垫。第三章是对我国腐败管辖中存在问题的总结。本章与第二章呈对应关系,指出我国腐败犯罪立案管辖存在法律规定欠缺,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腐败案件惩处过程中职权界分不清晰,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对互涉案件管辖不尽合理等问题。针对我国腐败犯罪审判管辖问题,特别是高官腐败犯罪异地审判普遍化的现象,指出异地审判增加司法成本,指定过程自由裁量权过大,异地侦查和审判之间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四章是国外腐败犯罪管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在对国外有关腐败犯罪管辖的规定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国外侦查管辖和审判管辖的特点,以期对完善我国腐败犯罪管辖制度所有启示。第五章是我国腐败犯罪诉讼管辖制度的完善。健全我国腐败犯罪立案管辖,应赋予检察机关侦查优先权,并增加检察机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管辖权异议申请权。腐败犯罪审判管辖方面,应增加属人管辖原则,强调腐败犯罪异地审判应作为地域管辖的例外,只有在严重影响司法独立的情形下才可慎重适用,防止异地审判的普遍化,以节约司法资源,维护法律的谦抑性和权威性。在此基础上理顺异地审判情形下各司法机关之间的衔接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了解客户的投资风险偏好程度可以帮助各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的提供产品和服务,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以增强竞争优势。但是目前,国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事业在中国从无到有,再发展到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质的飞跃,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无论从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来看,还是从政府对其的重视度
本文从我国证券市场出发分析期现套利模型,计算套利边界,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测算:列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适用于不同投资者的交易手续费率、股指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比率;对不
突发事件报道是影响我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全球化、传播手段突破时空地域界限的背景下,突发事件如何报道,会对我国国家形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国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27)、利培酮组(n=37)和阿立
本文从人本思想溯源入手,系统地梳理了人本思想在西方和东方的发端与发展历程。对其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相关形态(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本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在普通高中深入推行新课标和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背景下,青年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教
目的在西方国家,卵巢癌是妇女因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人数的5%。大约有四分之一患妇科恶性肿瘤的妇女是卵巢起源的,47%的妇科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是卵巢癌
辣椒(Capsicum spp.)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营养价值丰富。辣椒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呈现出的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果实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造成的。明确各色
本文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优化保障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06BAJ02A03)的研究分课题,旨在进一步完善城市居住区照明理论与设计方法,为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