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肿瘤摘除对泪液分泌与眼表影响的临床观察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cao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
  泪腺区肿瘤常发生于眼眶肌锥外间隙,占眼眶肿瘤的8%~10%,其中泪腺良性肿瘤占55%,恶性占45%。原发性泪腺上皮性肿瘤占20%~28%,具有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且反复复发后有恶变倾向。泪腺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治疗、体外照射放疗或粒子植入内照射放疗、化学治疗,但仍有切除后易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无论哪种治疗方法手术处理是目前绝大部分泪腺肿物的首选治疗或必要步骤。
  文献报道眼睑手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等,均对术眼眼表特别是泪液膜有一定影响,严重者会导致干眼,称之为手术源性干眼。泪腺的分泌是泪液层的主要来源,水液缺乏性干眼(ATD)均涉及泪腺分泌障碍,分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干燥综合征型AMD和非干燥综合征型ATD,但泪腺摘除手术导致的泪液分泌障碍和眼表损害报道较少。
  以往认为,泪腺属于反射分泌部,结膜下广泛存在的副泪腺是基础分泌部,单纯泪腺切除,一般不会导致泪液分泌障碍和眼表损害。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临床观察发现,很多泪腺肿瘤摘除后的患者,虽然患者的自觉症状不甚明显,但对泪液分泌的影响较大、眼表损害明显存在。
  本研究观察泪腺肿瘤摘除术后,对泪液分泌和泪液膜形成的影响,以及眼表损害的情况。为临床泪腺肿瘤患者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的泪腺多形性腺瘤3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8例。对照组为患者的术前、术后情况和对侧眼。本组所有泪腺患者均未行放疗和化疗。
  2.研究方法
  于泪腺肿瘤摘除术前、术后14天、术后30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项目包括:主观感觉、SchirmerI试验(无表面麻醉)、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对每一个指标分别从数值评分、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损害等级分析比较各项结果在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主观感觉
  1.1.主观症状评分
  术前(1.65±0.38)分、术后14天(3.26±0.35)和术后30天(3.93±0.41)分、术后3月(3.53±0.32)、术后6月(3.31±0.28)较术前评分显著增高。
  1.2.症状严重程度
  术前:正常25例(55.56%),轻度11例(24.44%),中度6例(13.33%)、重度2例(4.44%);术后14天:正常15例(33.33%),轻度17例(37.78%);术后30天:正常14例(31.11%),轻度18例(40.00%),术后3个月:正常13例(28.89%),轻度17例(35.56%),术后6个月:正常13例(28.89%),轻度17例(37.78%),术前术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观症状较术前有变化,但是主要集中于正常和轻度。
  2.泪液分泌检查SchirmerI试验(无表面麻醉)
  2.1.SchirmerI数值分析
  术前测量:数值(12.34±2.78)mm、术后14天:(7.52±1.59)mm、术后30天:(6.78±1.21)mm,术后3个月(5.98±1.42)mm、术后6个月:(6.08±1.35)mm,说明泪腺肿瘤摘除术后术眼泪液分泌量较前呈减少趋势,且短期内未见明显恢复。
  2.2SchirmerI变化的严重程度
  术前:正常30例(66.67%)、轻度10例(22.22%),中度4例(8.89%)和重度1例(2.22%);术后14天:正常12例(26.67%)、轻度15例(33.33%),中度8例(17.78%)和重度7例(15.56%);术后30天:正常11例(24.44%)、轻度18例(40.00%),中度11例(24.44%)和重度5例(11.11%);术后3个月:正常10例(22.22%)、轻度17例(37.78%),中度13例(28.89%)和重度5例(11.11%),术后6个月:正常10例(22.22%)、轻度14例(31.11%),中度13例(31.11%)和重度5例(15.56%)。中度和重度的比例较前成增高趋势,术前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泪膜破裂时间BUT
  3.1.BUT数值分析
  测量术前(6.91±0.81)s、术后14天(4.17±0.67)s、术后30天(4.08±0.58)s、术后3个月(3.91±0.98)s、术后6个月(4.05±0.53)s。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明泪腺肿瘤摘除术后泪液术眼泪膜破裂时间较前呈减少。
  3.2.BUT变化的严重程度
  术前:正常27例(60.00%)、轻度14例(31.11%),中度4例(8.89%)和重度0例(0.00%);术后14天:中度28例(62.22%)和重度10例(22.22%);术后30天:中度29例(64.44%),重度9例(20.00%);术后3个月:中度30例(66.67%),重度9例(20.00%);术后6个月:中度29例(64.44%),重度9例(20.00%)。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泪腺肿瘤摘除术后,泪膜破裂损害程度较术前增加,且主要集中于中度及重度损害。
  4.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
  4.1.角膜染色评分
  术前(1.52±0.21)分,术后14天:(4.04±0.53)分、术后30天:(4.52±0.66)分,术后3个月(4.45±0.26)分,术后6个月(4.37±0.62)分。术前术后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泪腺肿瘤摘除术后角膜上皮损害评分较前增加。
  4.2.角膜染色发生率
  术前:无角膜荧光素染色25例(55.56%)、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20例(44.44%);术后14天:无7例(15.56%)、有38例(84.44%);术后30天:无6例(13.33%)、有39例(86.67%)。术后3个月:无6例(13.33%)、有39例(86.67%),术后6个月:无6例(11.11%)、有39例(88.89%)。术前术后对比,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的发生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泪腺肿瘤摘除术后多有泪膜与眼表异常改变。
  2、主要表现泪液分泌显著减少(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角膜上皮层损害(角膜荧光素着色)发生率增高、着色点明显增多、着色范围较前增大。
  3、本研究结果提示:应术前告知、术后密切随访、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减轻不适症状,减少眼表损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以下简称肝癌或HCC)占原发性肝癌90%以上,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四位,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病因。近年来,随着乙肝携带者、肝硬化等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普及,使更多的早期肝癌得以发现,而且肝癌的治疗手段也从过去单一的手术切除,发展到以手术为主,联合消融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分
学位
背景和目的:  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腹膜转移是胃癌患者常见的转移类型,即使在行胃癌根治术后仍会发生。因此,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然而,使用诸如超声、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腹膜转移是有限的。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为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金标准,但其敏感性较低。诊断性腹腔镜探查虽能获得准确的组织学类型,但
学位
背景和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EC)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纳入患者需有强烈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探讨应用宫腔镜检查+局部病灶电切术/诊刮术联合大剂量高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有效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情况,并对其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早期EC及EAH患者提供治疗方案
期刊
期刊
背景与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作为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手段,打破了传统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模式,强调以驱动基因为基础的分层管理。EGFR-TKIs已成为晚期EGF
学位
期刊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美国女性一生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12%。2015年美国和欧洲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分别达到230,000例和470,000例。在我们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人群中居高不下,其中城市人群女性发病率已居于首位,并且发病年龄明显比西方国家年轻,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近十多年来,关于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不断突破,针对乳腺癌特有靶点的治疗不断兴起。这些治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