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鸭肠道菌群结构和呼吸道6种菌数量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t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nteritidis)是一种常见的泛嗜性人畜共患病原菌,为无宿主特异性而有侵害性的病原菌之一。本研究对肠炎沙门氏菌经不同途径感染鸭呼吸道中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和肠球菌进行定量研究并应用ERIC-PCR技术对感染鸭肠道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分析,获得了以下结果:1.应用FQ-PCR方法对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经不同途径感染7日龄鸭呼吸道内六种菌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攻毒途径感染鸭呼吸道内这六种菌群除乳酸杆菌在个别检测时间段呈阴性,其他五种菌均能在呼吸道内检测到;而双歧杆菌属细菌含量(2.83±0.3—4.446±0.49)为检测的六中菌属中细菌含量最低的。大肠杆菌属细菌数量出现峰值的时间顺序为皮下组(攻毒后8 h)>口服组(攻毒后24 h)>滴鼻组(攻毒后48 h);葡萄球菌属细菌整体含量高低顺序为滴鼻组(8.37±0.29—10.54±0.23)>口服组(7.41±0.31—9.66±0.24)>皮下组(7.06±0.41-8.76±0.45);其他四种菌属细菌受攻毒途径影响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且波动剧烈程度依次为皮下组>口服组>滴鼻组。表明细菌失调程度与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途径密切相关。2.应用ERIC-PCR方法对临床健康对照鸭和不同途径感染致病性肠炎沙门氏菌鸭各肠段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健康对照鸭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盲肠最多,其次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直肠最少。感染鸭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与其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其中以皮下感染鸭最为明显,其次是口服感染鸭,而滴鼻感染鸭没有明显变化。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成为感染鸭的优势菌群。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形象的缩影,是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最直接的桥梁。班级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确定了“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在推进班主任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以及调整动物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提高其机体免疫力(Versteeghetal,2003
保险在西方颇负盛名,但对伊斯兰法学家而言,保险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经济举措,穆斯林学者多以批判的眼光视之。19世纪之前,伊斯兰法律文献并未提及保险。此后,伊斯兰法学家从实
一、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二、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三、证券市场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四、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难以并轨,国有股转让将加速五、B 股市场与 A 股市场的
为配合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2012年4月10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动员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学术报告厅隆重
上世纪90年代初,深交所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中国第一代股民暴发户。由于股民只要投入一块钱购买股票,就能立刻获得千元以上回报,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全国的民众加入到深圳买股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的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属于顶复门球虫纲,一旦感染会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以生活史复杂,感染宿主广泛闻名于世,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
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贵阳地区女贞属植物上的一种新害虫——女贞粗腿象甲Ochyromera ligustri Warner,简要介绍其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
本试验研究了IBV呼吸型强毒株M41在原代鸡胚肾细胞(CEK)中传代适应过程中,其重要免疫原蛋白基因S1的序列变化规律。将IBV M41鸡胚第六代毒E6在CEK细胞中连续传30代后,然后将M41
大肠杆菌是畜禽的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与菌体中存在的主动外排系统(外排泵)有关。一般认为AcrAB-TolC外排泵是最主要的外排泵。它的作用底物十分广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