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V在CEK细胞传代过程中S1基因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研究了IBV呼吸型强毒株M41在原代鸡胚肾细胞(CEK)中传代适应过程中,其重要免疫原蛋白基因S1的序列变化规律。将IBV M41鸡胚第六代毒E6在CEK细胞中连续传30代后,然后将M41 E6、CEK F1、F4、F10、F15、F20、F25、F30病毒的S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入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中,随机挑选阳性质粒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DNASTAR及DNASIS软件进行序列比较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EK细胞各代适应毒与鸡胚毒E6相比S1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较高,分别高达99.4%和98.7%以上,且CEK各代次细胞毒之间S1基因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亦较高。S1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的进化树分析可知E6、F1、F4同属一组,亲缘关系较近;而F10、F15、F20、F25和F30同属一组,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M41 E6相比,CEK各代适应毒S1基因累计有27个核苷酸的突变,进而导致有16个氨基酸被取代。综观这些突变,几乎在每一代中都有发生,且变化分布在整个S1基因中,没有明显的区域性,大多数变化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只有1020和1465两处核苷酸有渐变过程,即从F10代开始,分别由T取代G,T取代A,相应的在S1蛋白上的34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取代亮氨酸,489位氨基酸由酪氨酸取代天冬酰胺。可见CEK细胞适应毒的优势毒是在4-10代之间形成的,且优势毒S1基因在1020,1465两处核苷酸分别为T和G,相应的S1蛋白340,489位氨基酸分别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其他文献
期刊
本研究通过对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 Motschulsky、铅灰齿爪鳃金龟H.plumbea Hope、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棕色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形象的缩影,是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最直接的桥梁。班级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确定了“一班之主”的班主任所肩负的职业责任。在推进班主任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的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以及调整动物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提高其机体免疫力(Versteeghetal,2003
保险在西方颇负盛名,但对伊斯兰法学家而言,保险是一种相对新颖的经济举措,穆斯林学者多以批判的眼光视之。19世纪之前,伊斯兰法律文献并未提及保险。此后,伊斯兰法学家从实
一、机构投资者力量进一步增强二、股票市场将继续保持适度扩容三、证券市场开放进入实质性阶段四、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难以并轨,国有股转让将加速五、B 股市场与 A 股市场的
为配合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开展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2012年4月10日“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集中宣讲教育”动员大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学术报告厅隆重
上世纪90年代初,深交所在极短的时间内制造了中国第一代股民暴发户。由于股民只要投入一块钱购买股票,就能立刻获得千元以上回报,巨额的利润吸引了全国的民众加入到深圳买股
刚地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的有核细胞内的寄生原虫,属于顶复门球虫纲,一旦感染会引起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弓形虫以生活史复杂,感染宿主广泛闻名于世,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
本文首次报道了发生于贵阳地区女贞属植物上的一种新害虫——女贞粗腿象甲Ochyromera ligustri Warner,简要介绍其分布、寄主植物、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