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沉积微晶硅太阳电池及前电极陷光特性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高效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是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围绕着上述目标,采用甚高频、高压、高功率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高速率微晶硅薄膜和太阳电池的研究。同时,考虑到光管理的重要性,本论文也详细研究了不同前电极对制备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一、高速率微晶硅材料的研究。着重研究了压力、功率以及电极间距等对微晶硅材料的沉积速率、电学特性和微结构的影响。沉积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压力较小时,增大压力有助于提高前驱物通量,降低电子温度,从而增大沉积速率且改善了薄膜质量;而继续增加压力,粉尘产生,沉积速率和薄膜质量都降低。增加功率有助于提高电子温度,促进更多的氢气分解,从而提高微晶硅材料的晶化率,但过高的功率会同时降低材料的晶化率和沉积速率,需要将功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电极间距增大,增加了等离子体的反应空间,增大了前驱物分解的几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沉积速率。此外,鉴于文献报导的电极间距相关结果,并结合本实验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在制备高速率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时,平板电极和喷淋电极在电极间距选择上的差异。最后,通过优化沉积气压,并适当的增大电极间距,制备了沉积速率超过1.5nm/s的微晶硅材料。   二、单结微晶硅电池的制备和初步优化。基于本实验室对微晶硅电池中p层和n层材料优化的基础上,将沉积速率1.5nm/s的微晶硅材料用于制备单结微晶硅电池,分别在厚度1.2μm和2.0μm时,获得了7.17%和8.77%的转换效率,但电池的短波响应较差。为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从孵化层、界面复合以及p层透过率三个方面考虑,来优化短波响应。通过适当降低本征层的硅烷浓度,来减薄孵化层厚度;通过减薄p层厚度,来减小p层表面晶粒尺寸,从而减少界面复合,p层减薄的同时也增强了光的透过,最终在p层沉积时间为1分钟,本征层厚度为1.2μm时,获得了良好的短波响应(400nm处响应强度为57%)和较高的电池转换效率(8.17%)。   三、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进一步优化。考虑到微晶硅薄膜材料虽然可以拓展光谱吸收范围,但吸收系数不是很高,因此,陷光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对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陷光影响最为重要的前电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提炼给出高效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对前电极的要求。本部分主要的工作如下:   1、首先将本研究所采用MOCVD技术制备的直接绒度的ZnO:B(BZO)与德国Juelich采用溅射后腐蚀工艺制备的ZnO:Al(AZO)同时用于微晶硅电池的制备,研究其对微晶硅电池性能的影响。MOCVD工艺制备的BZO由于表面是典型的“类金字塔”结构,用其做前电极制备的微晶硅电池内部存在大量裂痕,复合严重,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较差。但BZO做前电极制备的微晶硅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尤其在中短波区域,相比AZO较高,这主要是由BZO表面轮廓周期小、散射角分布较大以及BZO上的电池内部特有的电场分布共同决定的。而AZO由于表面轮廓周期较大、绒度较高,对长波光的散射能力较好;   2、其次将本研究所通过调整溅射工艺参数获得的直接绒度的ZnO,选择其中绒度较小(LTZO)和较大(HTZO)的两种ZnO分别与Juelich溅射后腐蚀ZnO制备微晶硅电池,进一步探讨直绒衬底和溅射后腐蚀的衬底对微晶硅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制备电池的性能参数发现:LTZO由于表面绒度较低,陷光能力差,相应的电池的电流也非常低,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池的整体性能;HTZO由于表面形貌与BZO相似,获得了与BZO相似的结果,但是,由于HTZO的电学性能较好、绒度值较高,HTZO上的电池的整体性能比BZO上的高;   3、最后将本研究所与德国Juelich采用相同溅射后腐蚀技术制备的AZO用于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制备。研究发现:两种前电极具有十分相似的电学、光学以及表面形貌,将两种前电极同时用于制备微晶硅电池,也获得了十分类似的结果。通过对微晶硅沉积工艺条件的进一步调整: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达到了9.65%(南开本研究所衬底)和9.87%(德国Juelich衬底)。   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对影响薄膜沉积速率和质量的关键参数的控制,获得了沉积速率超过1.5nm/s的微晶硅薄膜,并通过对微晶硅薄膜制备工艺的调控以及陷光材料的深入分析,最后基于溅射后腐蚀技术制备的ZnO前电极,获得了单结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效率为9.87%(Jsc=28.27mA/cm2,Voc=0.492V,FF=0.71)。为产业化大幅度降低硅薄膜电池成本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PD-L1、PD-L2是新发现的B7家族共刺激分子配体,二者具有共同的受体PD-1,并通过与受体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过度活化,在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同时通过影响细
慢性疼痛是指由组织损伤,包括物理创伤、各类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等原因引起的持续性疼痛,常表现为包括损伤部位及其投射区在内的广泛区域的疼痛、痛觉敏感和感觉异常。疼痛信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超声波测距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因其价格低廉、性能好、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工业测量、安全预警、车辆避障、自动导航以及现场机器人等相关领域都有应用。   目前,市场上
以遗传背景不同的两个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系L21和L22为材料,在温室水培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对棉花叶片衰老的影响及其相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NO延缓盐胁迫诱导棉花衰老的效应及其机制。在L21和L22第5片真叶展开后20d,用含125mM NaCl的营养液培养棉苗,以不含NaCl的正常营养液为对照,在处理1、8、15、22、29、36d后测定光合参数,然后
IC53是从成人主动脉cDNA文库中克隆到的一个新基因。初步研究显示,它可能对内皮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IC53在多种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广泛表达。原位杂交显示,在心衰模型大
天线在现代无线通讯以及雷达等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通信及雷达等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系统对天线系统有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将“时间”变量作为新的设计自由
视频资源的物理属性决定其在互联网中占据着巨大的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特别是Web2.0技术的诞生,让视频资源弥漫在网络的每个角落。针对格式未统一或标签缺省的进行语义搜索,变得
本文选用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无菌苗作为实验材料,以Cr6+作为胁迫因子,将菹草无菌苗培养在人工模拟的含有这种重金属的污水中,运用植物组织培养、透射电镜、液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等实验技术,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菹草无菌苗对重金属Cr6+污染的反应及其抗性机理。同时研究了不同pH处理对菹草Cr6+胁迫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用含不同浓度Cr6+(0、0.01、0.05
两级式结构的并网逆变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由于将系统功能完全解耦,两级系统专注于各自的功能,控制简单。但由于存在两级功率变换,如何提高系统效率和电路可靠性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此同时,光伏电池输出电压等级低,则要求前级DC/DC变换器必须具有高增益的输出特性。本文针对两级式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耦合电感升压变换器和无源无损软开关双降压式三电平全桥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