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技术,不仅实现了原料组成和能量的合理梯级利用,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是煤炭高效清洁经济利用的必然趋势。煤基气体的中温脱硫净化是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脱硫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中温脱硫效率低、热稳定性不好、再生困难等,探索新脱硫用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获得硫化性能优良、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超声波是利用超声的空化效应,使液体内部产生的空穴和小气泡在振动、膨胀、压缩和崩溃闭合的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和强烈的冲击波及微射流,为一般条件下难以实现或不可能实现的物化反应提供了一种新的特殊的能量。在脱硫剂的制备过程中引入超声作用将会对其物化性能有所改变,进而影响其硫化性能。本课题以γ-Al203为载体,研究了超声辅助和常规浸渍法制得的锰、铜基吸附剂的物化特性及其硫化性能,并对两种制备方法获得的吸附剂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得到的系列研究结果如下:超声浸渍法制得的?吸附剂脱硫精度高、硫容大,硫化性能较常规浸渍法有明显的改善,活性组分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了33.50%;超声辅助的浸渍可以增大其活性组分的负载量(提高了12%以上),提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增加了7.42%)和孔容(增加了76.67%),使脱硫剂颗粒均匀分散;但对活性组分的晶型无影响,两种方法制得的锰基吸附剂的活性组分均为Mn02,经400℃硫化后主要以MnS2和MnS的形式存在超声辅助浸渍法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焙烧温度等操作条件对吸附剂的硫化性能均有影响,醋酸盐是较为适宜的超声浸渍法制备脱硫剂用活性组分的前驱体;活性组分的上载量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与活性组分的晶相关系不大,但超声时间过长会出现少量的团聚现象;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醋酸锰活性组分前驱体、超声浸渍功率为150w、超声时间为Ih、焙烧温度为400℃时制得的吸附剂脱硫性能最佳。金属氧化物硫化过程中,H:较强的还原性能会导致活性组分晶相的改变,锰基吸附剂中活性组分在硫化过程中经历了MnO2→MnO的转变历程,锰铜基吸附剂经历了Mn02→MnO以及CuO→Cu2O→Cu的转变历程,活性组分以Mn02、MnO、CuO、Cu20和Cu混晶形式存在,而锰铜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锰基和锰铜基吸附剂,在含H:气氛下的脱硫精度和脱硫效率明显低于无H2气氛下,这主要与活性组分被还原为MnO和Cu的形态有关。Cu的低硫化活性不利于硫化反应的发生,而MnO的硫化高活性又使其生成的硫化锰在吸附剂外表面形成包裹层,不利于内部活性组分的有效利用。